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龔仁文 副執行長

龔仁文 在資策會一待就是30 年,從引進電腦中文系統開始,到推展網際網路的普及,一路走來,資策會副執行長龔仁文始終沒忘記初衷,就是希望藉由資訊的應用來改變競爭力。從個人、企 業,乃至國家,龔仁文的心中似乎有著一股使命感,催促著他不斷向前。

 

相信資訊力可提升競爭力 一路貢獻不改初衷

創新模式推手獎-資訊工業策進會副執行長 龔仁文



文/李惠琳

30年前即進入資策會的資 策會副執行長龔仁文,可說是在國內資訊業還處於一片混沌之際便投身其中,一路走來,見證了國內資訊業的起飛、蓬勃,並且參與其中。

雖然大學學的是統計、博碩士念管理科學,嚴格說來並非資訊科班出身,但在美國留學期間,有感於電腦應用對於國家經濟發展的重大影響,毅然決定選擇資訊產業 貢獻己力,而企圖「用資訊力來提升競爭力」的想法,也一直深植在龔仁文心中。

也因為和一般科技人有著不同領域的專業訓練,讓龔仁文開始培養出跨界的多元思考,讓他日後在推動新觀念、新作法上,更顯得得心應手。

打破窠臼 推動創新作法

進入資策會後,第一份任務便是在中文電腦實驗室協助推動中文電腦的應用及發展。他回想,當時國內中文輸入法有30 多種,使用者普遍覺得困擾,為了能解決這個問題,他開始積極推動中文輸入法評鑑,並舉辦大規模的實地測試驗證。

也因為有這個評選活動的舉辦,讓當時勝出的倉頡輸入法,成為國內中文輸入法的主流,大幅減少了資訊業者及使用者在中文輸入法上的重複投資。 轉調擔任企劃室主任時,龔仁文則為資策會建立了專案管理、績效評估,以及客戶滿意度等重大機制,強化資策會對客戶服務的品質及效能,並負責對外公關,曾被 媒體稱為「資策會首長的左右手」。

在90 年代末期,全球網際網路正開始萌芽,政府也著手推動網路的普及,時任推廣服務處處長的龔仁文,便率領團隊協助推動網際網路應用,擔任許多國家級大型推動計 畫的主持人,像是行政院推動「3 年300 萬人上網」的計畫,他運用極具創意的「網路家庭聯絡簿」,成功帶動70 萬家庭與30 萬企業用戶上網,不但提前半年完成了大家原本視為不可能任務的目標,也把以辦活動為主要業務的推廣處,成功轉型成為以研究企劃及技術應用為重點的「電子商 務應用推廣中心」。

2000 年舉辦的台北燈會中,資策會首創在中正紀念堂四周展示資訊龍動態表演的創新作法,也是出自龔仁文之手,該活動吸引多達四百萬的參觀人潮,創下中正紀念堂建 館20 年的首例,成功引發話題。

由此不難看出,龔仁文勇於打破窠臼,不墨守成規的個性,所到之處似乎總會帶動一些改變。

數位機會 用心經營成效佳

2004 年龔仁文出任APEC 數位機會中心計畫主持人,推動APEC 會員國之數位落差教育,經過6 年的投入經營,已在全球10 國設立101處數位機會中心,培訓的人數更超過30 萬,合作的單位也達210 個以上,成為台灣在APEC 會員體中最具口碑的旗艦計畫,成功推動科技外交。

「許多國家在參與這類的計畫時,大多是捐贈設備、資金即交差了事,但我們還認真思考如何幫助他們可以自給自足、永續經營下去。」也因此,龔仁文抱著不是要 給他們魚吃、而是要教會他們釣魚的想法,先是投入師資人力培訓當地教師,也發展出一套可賴以生存的商業模式,「到目前為止,我們在全球開辦的數位機會中心 已有三成可自給自足,總體存活率也將近九成。」龔仁文開心地說。

因為該計畫的成功推展,讓台灣不但得以在國際間享有盛名,該計畫更獲得向有資訊科技界奧林匹克大會之稱的世界資訊科技大會(WCIT)頒發「傑出數位科技 獎第一名」獎項,並促使資策會獲得「WITSA 全球資訊應用傑出貢獻首獎」,成為國內參賽10 年來第一個也是唯一獲此大獎的單位。

此外,該計畫也進一步為國內資通訊業者打開國際市場,從2005 ~ 2011 年就發掘了新台幣52.5 億元的潛在商機,可說是與合作國家雙贏互利的典範。

「勇於嘗試」讓龔仁文種種創新的想法有了實踐的可能;提及創新的動能,他則不加思索地說,創新應該成為一種生活態度,而不是刻意地去想著如何創新,「就像 網路剛起來的時候,常有人問甚麼樣的公司需要導入網路應用,但時至今日,其實每一家公司都是網路公司,創新也是如此。」

培育人才 恢復國家自信

歷經30 年協助產業升級的工作生涯,談到未來,龔仁文更希望向下扎根,從培育年輕一代的人才著手。

如眾所知,一個企業乃至一個國家的發展,最重要的便是要有優秀的人才,而龔仁文認為,優秀的人才不僅是要有外在的能力培養,更重要的是要有「內在的自 信」。

成功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也曾提到,一個人的價值觀,決定了他面對事情會做出甚麼行動,而行動會左右事情結果的好壞。

「現在的年輕人對國家的自我評價很差,」近來時常有機會接觸年輕學子的龔仁文發現,因為媒體充斥「薪資水平倒退」、「競爭力下滑」等負面新聞,讓年輕人普 遍對國家及個人未來前景抱持著悲觀看法。

但學統計出身的龔仁文用實際數據來駁斥這些錯誤認知。他指出,從國家人口數、人均所得、GDP 等三組具代表性的數據來看,若把全球193個國家分為四等份(每50 個國家一等份),令大部份人吃驚的是,台灣都位居第一等份 (排名分別為第50 名、41 名及26 名),其中國家人口數夠多代表全球到處都有「自己人」,人均所得高代表我們「買得起」、GDP 大則代表在全球都有「合作夥伴」,這些數據證明,台灣在全球擁有不可小的發展實力。

龔仁文說,「一個人的自信程度,會影響他對事情的看法及表現,」20、30 年前台灣經濟正在起飛,民眾對台灣環境是非常有信心的,認為只要努力就有機會成功,因此造就了許多不可能的奇蹟;但近來整個社會充滿負面的消息,讓年輕人 失去信心,因此,現在他最希望做的事是,能用ICT 不斷創新,幫助年輕人恢復對台灣的信心。

感 言>龔仁文 副執行長

一轉眼,自美返台已卅年,加入資策會也卅年; 回顧過去,一路走來,要感謝的人太多,包括長官的身教、同儕的啟發、團隊的支持、家人的諒解;而在資策會這個獨一無二的舞台,因緣際會地參與了許多台灣第 一次發生的重大機會,除了促使我不斷的學習與轉型,更是我永難忘懷的生命記憶!

人過中年,獲獎當然還是高興,但想到更多的是如何傳承的責任;看到台灣經濟的困頓,產業的出走,年輕人的徬徨,不免想到卅年前,生活也許不如現在多采多 姿,但只要努力就有結果,只要奮鬥就能成功的希望與信心,卻是當時大家辛苦工作的共同體驗!

展望未來,我們只能抓緊機會與時間賽跑,推動產業先做大再做強,並且要能在國際上與人一較短長;國內許多人都不清楚,全球近200 個國家,若均分四等分,台灣無論在人口規模、人均所得、經貿實力(GDP) 都排在第一等分,這代表台灣在全球影響力,是不容小覷的!人口規模大,代表走到世界各地都有自己人;人均所得高,代表我們買得起;經貿實力強,代表在全球 價值鏈,我們的角色與份量;身為全球村的重要成員,我們沒有悲觀的權利,球在手中,奮力向前!
 

檔案下載

  • 第三屆產創獎專輯 鋒芒再現 PDF69.73MB,下載51次
  • 發布日期:2013/05/13
  • 最後更新時間: 2024/05/06
  • 點閱次數:151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