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鄭惟元 經理

鄭惟元-2(個人類) 工研院影像顯示科技中心經理鄭惟元,自2006年獲選工研院菁英計畫並被派至美國辛辛那提大學學習新型電濕潤技術後,即全力投入電濕潤顯示器(Electrowetting Display,EWD)技術研究,至今已累積多達82 件相關專利並發展各種創新應用,為我國奠定電濕潤技術基礎,未來將可望提升我國顯示器產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累積電濕潤顯示技術實力 開發新穎市場應用

青年創新希望獎-財團法人工研院影像顯示科技中心 鄭惟元 經理


文/劉麗惠

「鑽研技術並解決研究過程中可能遭遇的各種瓶頸,總是帶給我很大的快樂。」天生就喜歡研究新事物的鄭惟元說,他希望自己所投入的創新研究能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工研院的工作環境與研究內容,正可以滿足鄭惟元的理想。

鄭惟元說,不同於在學校攻讀博士時較偏向學術研究,在工研院裡所做的創新研究必須與產業結合,較貼近消費者。因此,鄭惟元自2006年加入工研院之後,就非常熱衷於自己的工作,僅一年多的時間即獲選工研院菁英計畫;前往美國學習電濕潤顯示器技術。

取經國外 建立自主研發環境

電濕潤技術是非常重要的顯示器新興技術之一,具備高穿透率、彩色化、動畫驅動、製程容易與低耗能等優勢,備受各國顯示器產業的重視。由於此技術研發對於一國顯示器產業的發展相當重要,因此,鄭惟元在美國實習半年回國之後,在工研院的支持下仍得以繼續與國外學術單位合作,更全力投入技術研發。

鄭惟元在2007 年擔任工研院鼓創計畫的全彩噴墨式電濕潤顯示技術計畫主持人,負責電濕潤顯示技術的整體開發。幾年下來,鄭惟元與研發團隊在電濕潤技術上獲得許多成就。「回國一段時間後,我們就成功將國外實驗室的技術轉移至工研院顯示中心的二代線設備,建立國內第一個具備自主研究電濕潤顯示器技術的環境。」建立自主研究環境的這段時間,他與顯示中心同仁共同投入開發疏水層表面處理技術、克服電濕潤顯示器大型化的製程問題,並率先國際搭配噴墨技術製作出4.1-inch單色電濕潤陣列元件。

在電濕潤顯示器大型化方面,鄭惟元團隊也取得重大進展。當時研究團隊是與元太科技合作進行電濕潤顯示技術先期參與合作開發案,短短一年時間,即成功製作出全球第一片6 吋反射主動式電濕潤顯示器面板,該面板在2008 年美國顯示技術研討會SID會場上,是國際上面板尺寸最大的電濕潤顯示器。

2009 年~ 2011 年,鄭惟元又與團隊陸續發表各種創新研究,例如,與業界合作以反射及穿透雙模設計,製作出全球第一片半反射、半穿透(color filter on array)的主動式電濕潤顯示器,達到同時適合於室內及戶外閱讀的技術開發。

智慧窗應用 締造全球第一

基本上,目前LCD 技術穿透度只有7%,電濕潤技術大於40%的高穿透率、高對比與低耗電特色,使透明電濕潤顯示器的應用更能符合市場需求。因此,技術獲得突破之後,鄭惟元進一步帶領研究團隊在應用創新上進行努力,成功將「半反射半穿透EWD」技術應用於智慧窗開發。

相較於目前智慧窗技術反應速度慢、耗電高,鄭惟元團隊利用電濕潤技術所開發的智慧窗,具備多色彩、低耗電與可動態調光等特色,更首創結合太陽能基板,達到可自主供電的特性,完成全球第一片EWD 節能智慧窗戶。2012 年,鄭惟元與研究團隊再將EWD 整合無線射頻辨識技術(RFID),開發出全球第一片具有無線感應功能的透明電濕潤顯示器。

目前,全球電濕潤顯示器技術尚未走到成熟 的商用化階段,因此,現階段各國也都在此技術上積極投入資源,臺灣也必須在此技術上有所掌握、精進,並且進行專利卡位,如此才能在未來的電濕潤顯示器技術競爭中取得領先地位,率先市場發展成熟技術、切入商用,如此將對有助於我國顯示器產業的後續發展。

工研院投入EWD 技術研發後,至今在材料、製程與面板驅動方面的相關專利申請已達82件,總專利申請數暫居全球第二,在電濕潤顯示器技術領域中,鄭惟元個人專利申請數更位居全球前五名。

探求需求 賦予科技實用效益

「過去7 年積極投入創新的過程中,我發現現階段要在資通訊產業裡進行創新,已經不能只侷限於技術,」鄭惟元深有所感地指出,「研發人員必須要懂得從市場需求、使用者角度思考創新方向,才能讓自己辛苦研究出來的創新科技能具備真正效益。」

此外,在創新的過程中,研發人員也必須懂得整合各方資源,取得團隊成員全力的協助,才能激發出最大的創意。包括與團隊分享、拜訪廠商、貼近使用者、接近應用端,都是技術人員從事創新研發時必需非常重視的層面。如此一來,才能技術語言轉換成真正符合大眾需求的新事物,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感 言>工研院顯示中心 鄭惟元 經理

對於能夠獲得國家產業創新獎的這份殊榮,個人實在萬分榮幸。能夠得到這份獎項, 除了謝謝委員的肯定外,亦要感謝長官們能夠給予個人磨練的機會與發展的空間,讓個人在 職場上能夠獲得許多寶貴的經驗,也謝謝團隊同仁的齊心努力,沒有團隊同仁的齊心合作與 奮戰不懈,亦不會有現在的階段性成果,更要感謝一路扶持的家人與老婆,在你們的默默支 持下,讓我得以投注更多的時間在工作上。

回想當初投入此技術的研究,主要是長官的指派,讓我有機會能夠赴美國學校單位進 行合作學習,回到公司後則是想辦法將學得的技術轉移至公司的設備製程中,當中遇到了許 多的技術瓶頸與挫折,最後在同仁的集思廣益與協力合作下,才得以逐步克服,這讓我更加 瞭解『團隊』的重要性。而在技術開發的過程中,不僅是需要解決技術上的瓶頸外,亦需要 思考技術的應用與出口,讓我能夠以不同的觀點與想法來思考技術的應用性。

創新,不僅只是需要克服技術的瓶頸,更是需要創造出技術的應用,在未來的路上, 自己將持續貢獻所長,並期許未來能持續與團隊同仁們一同努力,創造產業的新契機。

檔案下載

  • 第三屆產創獎專輯 鋒芒再現 PDF69.73MB,下載40次
  • 發布日期:2017/02/11
  • 最後更新時間: 2024/05/06
  • 點閱次數:47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