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王本耀 主任

王本耀 勇於嘗試、引進新觀念和不斷創新 IP營運模式,王本耀積 極與國際智財機構接軌,建立高品質之專利管理機制,並建置 多項系統以統合分散的智財資訊,促成多項重大智財應用成功 案件,更是我國智財權行銷創新營運模式的智多星。

文/鄭洵錚

1981年,王本耀頂著臺 大商研所的碩士學歷,進入以科研為 重心的工研院電子所工作,這一路下來已逾三十年。他帶領上百 位堪稱臺灣陣容最龐大的專利智財服務團隊,花了10年精心多方 佈局的成就,宛若一部臺灣智慧財產加值服務的前傳。

王本耀,現任工研院技術移轉中心(簡稱技轉中心)主任。 在工研院的第一個工作是擔任電子所的推廣工程師,並在往後20 年間持續在電子所與電通所擔任技術推廣服務的相關工作,累積 深厚的產業合作與人脈關係。

1991年,王本耀獲得工研院推薦在職研讀,在美國富蘭克林 皮爾斯法律中心(Franklin Pierce Law Center),取得智慧財 產權碩士。這是他全力投身專利與智慧財產管理的起點。

隨著臺灣產業對智財權的態度轉趨重視,工研院也體會到智 權時代應有積極作為,於是在2001年成立技轉中心,由王本耀帶 領專利、法務與推廣等團隊計一百五十餘位同仁,負責工研院專 利產出品質控管及提升價值工作。

由於表現出色、國內產業也對這些新創模式相當肯定,王本 耀於2006、2008兩年榮獲經濟部價值領航獎個人獎、國家傑出行銷經理獎等肯定。王本耀與其技轉中心團隊在智權領域的努力, 成為工研院智慧財產價值創造的重要推手。

重視授權 專利運用率稱王

從2001年擔任技轉中心副主任、2007年拔升為主任迄今,王 本耀對提昇專利價值的貢獻,完全可以透過科學數據表露無疑。

他的團隊強化了專利品質的管理機制, 積極落實商業化運 用。包括建構一套工研院專利管理事系統平台、統合原先散落各 研究單位的寶貴智慧資產、創新專利的運用模式,及持續更新法 規以免喪失先機。王本耀認為,唯有主動建立專利與智財的授權 機制,才能提升專利的運用率,也才有機會增加專利讓與及授權 的產業效益。

根據技轉中心的資料顯示,工研院專利申請件數在2010年同 年超過2,000件,專利獲得數達1,360件以上,而且這些專利權遍 及美國、中國及臺灣。

工研院專利讓與及授權件數, 從民國93年到99年共計促成 1,700件以上專利的移轉給國內企業,工研院的專利運用率達27% ( 一般國內學研機構為5~10%) , 不但是國內學研機構的第一 名,也是國際非營利研發機構的佼佼者。

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在王本耀的領導努力之下,技轉中心 已躍居國內最具規模與能量的技術移轉單位。曾多次及時提供可 訴訟的專利,讓國內企業得以反訴,促成國內知名的國際品牌大 廠成功化解國際同業大廠的專利訴訟攻勢,增強其在國際市場智 財競爭。

創新智財行銷 推動專利交易

王本耀對臺灣智財加值服務的具體貢獻,還反映在他靈活多 樣的創新智財行銷模式。例如推出「專利轉讓標售」服務,把工 研院有運用潛力但尚未發揮的專利,經由轉讓給國內企業使用, 重新發掘價值。

另一個「專利專屬授權」服務,則讓廠商短期內擁有與其自 行研發等同效力的專利排他權,激發業者願意投入大量資源,從 事專利技術的商業開發。同時,業者還能以此為籌碼,與國際廠 商做策略聯盟或交互授權,增強企業自身的全球佈局。

除了更靈活為工研院的專利尋找任何可能機會, 王本耀還積極引進國外專利,以彌補國內研發缺口,協助我國廠商強化專 利組合的競爭力。例如, 於2004年成功引進兩百多件數位視訊 (digital video)技術的國外專利給國內某IC設計公司,另外在 平面顯示器方面也成功引進將近兩百件國外專利給相關面板業 者。這種技術服務者角色,前後共成功協助國內企業自國外引進 800件以上專利。   

身為工研院智慧財產價值創造重要推手,王本耀也不藏私, 希望協助國內大學、研究機構和企業將本身未使用的專利一起組 合推廣,「TWTM專利交易平台」為此應運而生。這個由經濟部 工業局支持、技轉中心籌建的國內第一個專利交易平台,自2004 年到2010年間已售出超過1,500件專利給國內產業界。從讓售件 數來看,(TWTM專利交易平台的績效應不輸國際知名的專利交 易網站Ocean Tomo。)

知識經濟當道 彰顯專利價值

智財加值服務十多年來, 王本耀對臺灣的智財發展感到憂 心,尤其近年來國際智慧財產競爭更是左右了產業發展的關鍵因 素。事實上,國內高科技業者常遭受國際侵權訴訟,支付大筆賠 償金,王本耀特別規劃國內首家專利共同防禦機制-IP Bank(智 財銀行),協助國內廠商提昇其智財競爭力。

王本耀表示:「就世界智慧財產組織(WIPO)的統計,已 有美、日、韓等3 3 國把智財發展提升為國家戰略, 無論是成立 跨部會組織、新設專責部會,還是召開全國專家會議由中央政府 提出行動計畫,都足以讓臺灣不能輕忽這股國際智財發展重要趨 勢。」

他提出呼籲, 政府應當儘快鬆綁國家智財優先國內使用的 法令。「在開放創新時代, 智慧財產出不了國門, 就是限制他 們的價值, 而平白浪費可以在全球產生新價值的機會。」王本 耀表示:「在知識經濟時代,祇有產業Know-how可能只賺到微 利,唯有掌握專利,才能掌控整個供應鏈當中,真正高價值的利 基。」

費盡心思專利佈局10年,這一刻起,王本耀要讓這些臺灣寶 貴的智慧資產,在全球舞台更耀眼演出。

感 言>王本耀 主任

開創智財加值新契機 帶動智財交易新風潮

承蒙主辦單位及評審的青睞, 能夠獲得國家產業創新獎個 人類獎項的殊榮,實為莫大的肯定與榮耀!更是對所有工研院技 轉中心同仁近年在推動國內智慧財產權運用與管理上有極大的鼓 舞。

本耀自臺大商研所畢業加入工研院服務已近三十年,歷經國 內由傳統產業轉型為高科技產業,也見證過多次全球景氣興衰起 伏動盪。國內企業在全球產業供應鏈中不斷的升級轉型,扮演重 要角色。進入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智財競爭力在國際市場競爭 中,成為關鍵角色。工研院身為國內科技產業的搖籃與孵育者, 如何將國內智財權發展發揮至極致,為本耀自許之職責。今後將 持續率領工研院技轉中心團隊在智財布局與運用領域發展,開創 智財運用之新契機。

這次獲獎代表多年來的努力獲得大家的肯定,這份殊榮要與 工研院技轉中心同仁共同分享,同時要感謝工研院徐爵民院長、 前任許友耕協理及佘祥生協理的支持與領導,也要感謝我的內人 (淑賢)打理家務與3個小孩的教育,讓我無後顧之憂。

檔案下載

  • 第一屆 國家產業創新獎 交鋒-上冊 PDF4.96MB,下載55次
  • 第一屆 國家產業創新獎 交鋒-下冊 PDF4.17MB,下載39次
  • 發布日期:2013/04/01
  • 最後更新時間: 2024/05/06
  • 點閱次數:201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