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問起一般民眾對於建大工業的最直接印象,應該是來自近日穿梭於台北市區、鮮艷橘黃配色的U-bike 單車,這是台北市正大力推行的公共單車,由捷安特與建大工業秉持企業公義責任所共襄盛舉的成果。建大工業成功運用運動行銷策略,長期贊助國內外選手及車隊,成為家喻戶曉,新一代台灣精品的代表性品牌之一。 |
根留台灣佈局全球 十六年品牌經營終有成
績優創新企業獎-建大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文/陳姿君
輪胎產業具勞力、資本及技術密集特性,獲利深受土地、人工與原物料等成本因素影響。除汽車輪胎需較高階技術與資本,其他種類輪胎多屬附加價值不高、勞力需求密集的產品,不耐受環境成本的壓力,因此將生產線移往人工及土地等成本較低廉地區成為必然,既可控制成本,更能開拓當地內銷市場。
台灣輪胎產業自民國30 年代開始發展,隨經濟發展演變,到了民國80 年代,許多廠商紛紛選擇出走至東南亞與中國大陸地區。建大亦無法自外於此波趨勢,然而多年下來,在放眼中國大陸之餘,建大仍堅守台灣基礎,並邁向全球佈局。
度過風雨 台灣為永遠基地
建大工業總經理張宏德博士表示,1991 至2000 年期間,就如同許多國內輪胎業者一樣,尚未轉型前的建大也面臨泡沫經濟下景氣快速衰退的打擊,來自東南亞地區的削價競爭更是雪上加霜,因此,遷往製造成本低廉的中國大陸設廠成為不得不做的選擇,「總要先存活下來,才能想後續的應變,」張宏德語重心長地說。
然而,打從公司成立的第一天起,建大工業就認定台灣是永遠的基地,歷經這些年在大陸與東南亞設廠,張宏德很自豪地說,在台灣地區的員工人數不曾改變過,「一定要根留台灣,但同時也要讓台灣的員工明白,必須不斷自我提升,才能更具有競爭力。」
正因為企業的危機意識很強,建大工業很早就體認到不能只以生產製造為主,即使短期內能有效控制製造成本,長期還是必須建立高附加價值產品的優勢。建大工業很清楚公司的核心價值及最大資產存在於輪胎製造本業中,於是建大工業積極開發免內胎防刺自行車胎、最輕自行車輪胎、抗刺穿材質和低阻力輪胎,以及低噪音輪胎等產品及相關技術,亦將研發擴展至其他類型輪胎,並於台灣及中國大陸等地取得專利,在環保與節能方面亦多有創新,在輪胎產業的轉型與高值化上累積了相當的實力。
成立於1962 年,建大以生產自行車內外胎起家,並自1972 年起從事外銷。今日,建大工業的主要產品包括自行車內外胎、摩托車內外胎、ATV 輪胎、農耕機和工業用車輪胎、卡車客車內外胎,及轎車、輕型卡車、拖車用的輻射層輪胎等。建大曾與美國固鉑輪胎(Cooper Tire)技術合作,並自2000 年成為在台獨家代理商。根據業界專業雜誌Tire Business 的資料顯示,2011 年全球輪胎廠的營收,建大排名全球第26名。
囂張採購撂話 啟發品牌思維
不僅營收成績傲人,建大所打造的自有品牌- KENDA,更是國際知名的台灣專業輪胎品牌,獲得國內外無數肯定,包括我國的經濟部工業精銳獎、中國大陸的「馳名商標」,以及在國際專業雜誌的評比中脫穎而出。成立屆滿半世紀,建大工業在克服許多艱困挑戰的過程中脫胎換骨,蛻變成品牌時代下充滿活力與朝氣的優質企業。
至於建大會走上品牌之路,張宏德笑稱是來自於「飽受刺激的反作用力結果」。他憶起當年接到某家全美知名大型連鎖量販店的自行車輪胎訂單,那位盛氣凌人的採購當面丟出報價單,指著單據上的價格說:「價格勝過一切,我要的就是數字,你只要能給我一條黑色的,能圍成圓圈的東西就好。」
張宏德非常驚訝,當下暗自決定不再與這家客戶合作,他深知不能再走削價競爭的價格戰路線。如今,這家叱咤風雲一時的量販店早已關門大吉,張宏德感慨地表示,只在意價格,不在意品質好壞,不為消費者著想,根本不可能有生存空間。
張宏德決定親自出馬,主動拜會國外客戶,登門介紹產品與服務,他深知這是背水一戰,必須一次成功到位,儘管組織內部已成功由量產轉型成彈性與客製化,並具備紮實的研發技術,但因缺乏品牌知名度與信任感,客戶們雖肯定產品品質,卻無法介紹給消費者與通路。如此慘澹經營兩三年,建大體認到擁有品牌的重要性,著手進行建大自有品牌KENDA 的開發與經營。「品質好卻沒有人知道,或很多人都能做到好品質時,品牌(branding)就是勝出的關鍵了。」張宏德懇切地說。
品牌經營非本業專長,建大自美國僱請具專業運動行銷經驗的資深行銷經理來協助,先由曝光做起,跑遍全球各大商展,再透過運動贊助行銷及代言人策略來推廣品牌-舉凡美國職棒MLB、NCAA 大學籃球、Formula DRIFT、職業高爾夫球賽、歐美自行車職業車隊等海內外重大賽事會場, 都可見KENDA 踪影。2007 年至2011 年間,KENDA 品牌連續在美國著名單車雜誌Mountain Bike 品牌知名度評比穩坐冠軍寶座,2010 年的知名度評比更高達25.6%。
摸著石頭過河 三火車頭並進
建大的企業組織調整,其實是場挑戰十足、壓力空前的艱苦戰役。張宏德回憶起當時設法讓企業由價格導向的量產思維,轉變成以市場及消費者為導向的彈性與客製化方向,首先必須挑戰的就是傳統產業中廠長「現場為尊」的權威-早期市場以生產及賣方為主,只要能做得出產品就好,價格決定一切。
後來競爭者出現,客戶開始要求品質-企業必須要由「自己覺得好就好」的工廠本位思考,導向著眼於「消費者到底要什麼」的新方向,才能勝出。因為改變總令人不安,心生抗拒,他不得已採取破壞性手段,親自坐鎮生產現場,同時先整合品保、研發及營業等其他單位,建立起共識,爭取多方支持。那段時間的壓力與挑戰雖然很辛苦,卻為建大日後品牌發展打下良好體質。
形容自己與建大這一路「摸著石頭過河」,張宏德笑說「石頭摸多了就知道該摸哪一塊。」他認為要先往外擴張,就須先做好內部整合,早期透過TQM(全面品質管理)、TPM(全面預防管理)、TPS(即時生產管理)等工廠定型化的創新,將利用工廠管理達到品質穩定的目標,「這只是立於不敗之地,但產品未必能打動消費者。」張宏德說。
有了立於不敗之地的生產基地,才能進一步向外掌握消費者需求,著手品牌的開發與經營。由建大的成功經驗,張宏德歸結表示,研發、營業與行銷部門形同三個火車頭,在明確發展方向下帶頭前進,工廠管理則如煤炭,提供前進所需動力-動力必須持續更新,這包括設備與人力提昇,特別是專業技術人員近幾年較為不足,張宏德說,當年進行組織內部創新時,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在於心態調整,今日則是「煤炭端(指專業技術人員)沒有新血」,雖然目前人力供給變化不大,但對技術能力的提升會有長遠的影響。
生活動起來 生命更精彩
對於建大輪胎在品牌經營上的成效,張宏德與同仁們並不訝異!即使今日品牌經營已成為一門講究知識與概念的專業顯學,擁有自主品牌,開發與經營品牌,對建大而言並非追趕時代趨勢潮流的新鮮事。
回顧建大發展歷程,張宏德總經理沈思半响說:「或許因為一開始就是自有品牌,所以建大在品牌發展上提早了許多,也比較不陌生,就沒有太大的抗拒。」-自民國51 年起,建大以「鐵人牌」為名製造自行車輪胎,印有「鐵人牌」字樣的橡膠彈力球是許多人兒時生活經驗裡的共同印象。
歷經近十六年,建大對於品牌經營與產品發展已有深刻體認,對兩者連結更得心應手。「輪胎不是衝動性購買的消費產品,必須要長期經營。」張宏德說,同樣地,品牌經營也是需要投入時間與代價的長期工程,沒有最後終點站,只有階段性休憩點。對於建大KENDA 品牌的未來,張宏德很驕傲地拿出公司新版名片,採取黑白雙主色的大膽版面配置,以新世代LOGO 風格將各項圖像化的產品小標誌列於鮮紅品牌名稱下,時尚質感與活力感十足。「我們希望品牌的發展與『創新』連結,給人活力與活發的印象。」張宏德說。
建大的企業標語「Life in Motion」(生活動起來,生命更精彩)一語雙關,訴說了建大對於KENDA 品牌附加價值的目標與其競爭優勢-結合多元化產品研發與精準鎖定消費者需求的一站式購物服務(One-stop Shopping),「附加價值不能只用想的,消費者不但要願意買,即使貴一點還是願意買,就有了附加價值,」張宏德舉例,一家人交通工具裡只要有一人開始認同建大,願意使用建大產品,就有機會介紹給其他家人,而建大又能提供不同交通工具所需輪胎產品,由點擴散,形成一個溫暖圓滿的善意輪迴,終能成就建大所堅持的品牌價值。
感 言>建大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很高興榮獲經濟部第二屆國家產業創新獎組織類-績優創新企業獎的殊榮,再度肯定建大集團對產業界和學術界的貢獻。讓參與的同仁感到無比光榮,也給予本公司極大的信心與鼓勵,繼續朝著輪胎界國際領導品牌邁進。
近年來因應建大集團不斷成長與擴張,陸續完成組織改造建構一個有系統、高效能、不斷提升集團競爭力的團隊。為了確保建大集團提供消費者最高品質的產品,亦致力於取得各項品質認證,且多次獲頒台灣精品獎、台灣精銳獎、經濟部產業科技發展獎等殊榮,在在顯示建大在創新和品牌推廣上的成果。
得獎來自於建大集團「台灣運籌、全球佈局、各地深耕」的策略下 , 每一位建大人秉持著「持續創新研發、優化生產製造、行銷建大品牌」的理念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所作的努力,因此企業獲獎就是建大人獲獎的最佳寫照。
最後,再次感謝經濟部及主辦單位國家產業創新獎工作小組的肯定,未來建大將持續運用各種符合國際潮流的創新手法來發展創新產品和行銷品牌,持續為我們的顧客創造更高的價值,為國家和社會善盡企業責任。
檔案下載
- 第二屆 國家產業創新獎:爭鋒 PDF9.14MB,下載214次
- 發布日期:2017/04/29
- 最後更新時間: 2024/05/06
- 點閱次數: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