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光洋應用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隱形冠軍」一詞出自德國,我國的經濟部援用此概念,於近年積極推動臺灣的中堅企業,並將之定義為「具適當規模,屬基礎技術紮實,且在特定領域具有技術獨特性及關鍵性、具高度國際市場競爭力,以國內為主要經營或生產基地。」循此定義,光洋絕對是「中堅企業」無誤,更是貴金屬材料產業中的「隱形冠軍」。


從貴金屬材料出發 跨足再生與綠色物料供應

卓越創新企業獎-光洋應用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文/陳玉鳳

貴金屬及相關化學品為臺灣第一;光碟用靶材為全球第一;硬碟用磁記錄靶材為全球第二,這些都是光洋應用材料努力多年博得的成績。從1978 年成立開始,光洋以貴金屬材料產業為基石,持續開發新興材料且勇於跨出舒適圈,因此一路從光碟、硬碟,跨入面板、半導體、石化、太陽能及發光二極體產業,為這些領域提供關鍵貴/ 稀金屬前端材料與整合服務,營業額也從當初的新臺幣25 萬元成長至如今的新臺幣658 億元。

一開始,光洋主要是從事貴金屬材料的回收精煉及製品加工,直到1997 年,公司業務有了更大的擴展。當時,光碟產業興起,然而光儲存媒體所需的金靶與銀合金靶材,僅由少數國際大廠所把持。在此情況下,光洋檢視自己所擁有的金、銀等貴金屬化學品材料通路的能量,再加上產官合作的技術研發,「我們在評估後決定投入這個領域,成功以熔煉澆鑄技術生產金靶與銀合金靶材,而這些成果也讓光碟製造商得以大幅降低原材料取得成本。」光洋董事長暨執行長陳李賀回想當年。

啟動五年計畫 發展多元產品

以「初生之犢不畏虎」的精神成功跨足光碟材料,光洋自信大增,而持續不斷的研發資源挹注,讓光洋在接下來的硬碟年代也得以躬逢其盛,取得好成績。約莫是從2004 年開始,光洋開始投入粉末冶金,研製新世代鉑-氧化物、釕磁紀錄媒體靶材,在極短的時間內便與客戶共同開發出高階硬碟膜層的材料,光洋順利躋身全球硬碟靶材供應鏈。在光碟及硬碟靶材領域,光洋先後繳出全球第一及第二的佳績,但是,光洋顯然並未因眼前的榮景而停止創新的腳步。「從光碟到硬碟材料,市場榮景的興衰起落,讓我們深刻體會技術領先及產業多元化的重要性,」陳李賀經營光洋頗有「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警覺性,於是在2009 年決心啟動五年中程發展計畫,以優化多元產品組合為目標。從這個階段開始,光洋的跨領域布局便如火如荼展開,首先,結合硬碟產業所積累的粉末冶金與熔煉技術,光洋投入開發太陽能銅鎵、銦的平面靶與旋轉靶;之後並在2010 年啟動太陽能電池用銀粉計畫,開發片狀與球型粉末,且於2012 年第二季送測成功。

除了太陽能外,光洋也透過策略聯盟及併購策略涉足半導體材料,投入高純度銅、鋁銅、鎳鉑靶材的開發,為半導體產業提供一臂之力,陳李賀並強調,「我們擁有材料成分設計及靶材驗證能力,所以光洋不只是客戶的材料供應商,更是客戶協同開發的夥伴,為客戶的需求量身打造最佳的商品。」透明導電材料IXO 的開發就是最佳的例證。

ITO 是應用最廣泛的透明導電材料,因此光洋也在2008 年投入ITO 靶材研發,並在2010 年順利導入面板大廠,「但是我們面對的競爭對手是生產ITO 靶材已有20 年以上經驗的日本廠商,所以我們體認唯有跳脫傳統材料的束縛,才有勝出的機會。」。

光洋透過與客戶間頻繁且密切的互動,傾聽客戶聲音並積極了解客戶的需求,2012 年終於自主開發出IXO 靶材產品,除了在光電特性上與ITO相當之外,更解決了ITO 在薄膜平坦度、蝕刻特性以及濺鍍特性上的問題,足以挑戰ITO 在透明導電材料20 年應用的獨霸地位。再者,由於IXO具有較ITO 低的金屬銦含量,材料成本相對較低,因此也提高了產品的利潤空間,對客戶及光洋來說可謂是雙贏的局面。光洋的IXO 靶材目前已開始量化認證,評估有潛力取代10%的ITO 市場,未來可能有約新臺幣30 億元的市場規模。

另外,光洋也運用白金族貴金屬的回收與開發能量,進行失效觸媒再生、廢觸媒回收與新鮮觸媒的生產,滿足石化廠的需求。因應這些產業的全球布局,光洋已先後於香港、新加坡、美國、上海成立分公司,提供就近服務。

密閉循環模式 成功整合上下游

剖析光洋跨入這些產業領域的策略,主要是針對各產業的關鍵客戶提供全製程配套服務(Inside chamber total solution,ICTS)。光洋總經理暨營運長馬堅勇博士指出,「這所謂的『全製程』,就是要從原料提供、靶材生產開始,延伸至組件生產維修、零件清洗、回收精煉及貴金屬管理,光洋利用順暢的產品開發流程,讓客戶能享有快速的服務。」也就是說,光洋不僅是提供材料、產品,更希望能成為有價值的解決方案提供者。

在這樣的轉型過程中,光洋提出一個能夠有效提升附加價值的創新策略,亦即整合上下游的密閉循環模式。循此模式,光洋從客戶端回收廢料,再加工成客戶所需的原物料,並建構設備、製程及材料「三合一」的能力,馬堅勇指出,「這樣的作法,最大的好處就是能降低成本,而且可以縮短開發時程,客戶的競爭力也因此進一步提升。」另外,這樣的方法也有環保的意涵,也就是減量(Reduce)、回收( Recycle)與重複使用(Reuse),符合3R 的循環經濟模式。為了做好這個循環中的每一個環節,光洋研發中心建置了八大實驗室,串連了回收精煉、貴金屬應用(觸媒)、材料成形(粉末冶金、特殊熔煉、陶瓷)到分析、驗證等所需的實驗與設備。

光洋積極進行上下游垂直整合,其中包括跨入有價金屬廢棄物,尤其是廢棄物回收領域,甚至是與礦源合作,陳李賀進一步說明,「我們逐步深入中國,針對矽、銦、鈷、鉭等戰略物資與當地礦商形成策略夥伴,佈局區域性的原料來源。」光洋藉由這些布局確保原材料供應無虞。

採用B2C 行銷黑面琵鷺金幣

「我們堅信,創新必須能將創意轉換成為市場上成功的商品才有價值,」馬堅勇陳述他對於創新的看法,「它是個完整流程,從創意的發想、實際投入資源做成產品,到將此理念散播到整個組織與市場中。」

基於這樣的理念, 光洋廣納產學研各界專家的意見,進行發散式的腦力激盪;而創意轉化中, 篩選機制主要引進IBM 的MP(Marketing Planning)手法來進行評估,一旦決定開發,則有新產品開發流程的規範來導引相關步驟,並引用英國劍橋大學的策略技術藍圖,構築出光洋的創新成長系統,透過此成長系統來協助育成及開發新事業及新商品,提升存活率及成功機率。透過知識、人才以及技術的匯集,光洋持續累積專利數量,僅2010 ~ 2012 三年間所獲得的國內外專利便有18件,且有95 件正在申請中。光洋的創新突破,不只表現在技術研發及服務模式上,還表現在行銷的變革。長久以來,光洋的業務範圍主要是針對各產業領域提供靶材及貴金屬化學品,理所當然就是採用B2B 的行銷模式,然而,植基於提煉貴金屬的專業技術,光洋在2012 年進一步推出貴金屬紀念幣,這就得採用B2C 的行銷模式了。

光洋建立貴金屬交易平台,在網頁提供銀幣、條塊、元寶等產品訊息,以及貴金屬即時報價、市場情報及服務等資訊。除此之外,光洋還在其他網購通路行銷,並打入臺灣多家大型銀樓,陳李賀強調,「光洋是臺灣唯一有能力推出自有品牌金銀幣的業者。」光洋推出的金銀幣上印有黑面琵鷺的圖騰,這是光洋的自有品牌商標。

顧全經濟與環保 善盡社會責任

為何會選擇每年來臺南過冬、瀕臨絕種的「黑面琵鷺」做為品牌象徵?這是因為光洋的企業總部就位於臺江國家公園黑面琵鷺保護區旁,緣於每年見面一次的「鄰居」情誼,光洋更贊助公共電視「黑面琵鷺-返家八千里」紀錄片的拍攝,透過這部紀錄片在全球播映,光洋希望能讓大家正視黑面琵鷺的保育問題。陳李賀特別提到,「以黑面琵鷺為精神象徵,代表我們的經營管理首重環保概念與社會責任,」光洋兼具「生態」與「經濟」發展的經營主軸,已多方落實在各經營層面,事實上,光洋的願景就明訂為「綠色、價值、未來」。尤其是面對全球礦源瀕臨枯竭,光洋在2011 ~ 2013 年間已陸續整合電子廢棄物上下游價值鏈,朝向「資源再生、城市採礦」綠色循環經濟發展。

未來,光洋將持續鎖定「綠色」與「能源」為未來發展重點,反應在整體布局,就是在貴/稀金屬材料、儲存記錄媒體材料、半導體材料及發光二極體、平面顯示器及太陽能材料領域中,以更符合環保訴求的方式開發製程及產品,此外更將朝向資源循環、再生能源、低碳建築等領域發展,進一步成為亞洲高品質資源再生與綠色物料供應中心。

感 言>光洋應材董事長暨執行長 陳李賀

感謝經濟部舉辦這個激勵產學研創新的活動,也感謝評審委員的肯定,讓光洋團隊有此機會得到國家產業創新獎「卓越創新企業獎」的殊榮。回顧光洋35 年來的發展,是從貴稀金屬的密閉循環(Close-loop)加工,配合下游產業發展開發與創新應用材料,並搭配Inside Chamber Total Solution 全製程配套服務客戶的商業模式,創新價值。

人類生活的提昇,創造了材料創新的需求與應用,而有限的地球資源需要密閉循環再加工再利用,才能確保材料資源不虞匱乏與發揮材料最大的應用效率及價值。這樣的理念與策略,尤其對資源缺乏的臺灣島國要發展成為全球電子信息產業製造中心,是極為關鍵的一環。地球是平的,全球競爭是快速與嚴酷的,就如同smart phone 產業是全球同步快速的高性價比;而材料應用深加工也是全球性大廠的競爭舞台。光洋除了宏觀的理念策略外,更需要師法標竿模範企業,在管理技能上精進,快速創新研發,滿足客戶的需求。ICTS(Inside Chamber Total Solution)全製程配套服務就是使光洋在材料應用領域成為前瞻的serviceprovider。

期許各位長官、各位先進貴賓繼續鞭策光洋,協助我們的團隊做得更好,為臺灣的產 業資源與環境開創一個嶄新、具未來性的舞台。

檔案下載

  • 第二屆 國家產業創新獎:爭鋒 PDF9.14MB,下載219次
  • 發布日期:2017/05/19
  • 最後更新時間: 2024/05/06
  • 點閱次數:404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