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專欄1
近年來隨著企業利潤逐漸降低,以往製造業「逐水草而居」般的特性,已無法在如戰場的市場競爭,唯有透過「精進、創新」,才有機會變革圖強使企業立於不敗之地。
經濟部舉辦「國家產業創新獎」,以「整合創新」為主軸,透過嚴謹的徵選,提供各界一個具公信力的創新競爭力檢定平台,即日起第4屆國家產業創新獎已開始報名徵選。然而,回顧去年第3屆的獲獎名單,六大領域之「製造精進領域」的得獎者中,從他們身上看到秉持替客戶創值的理念,全面推動工具機品質升級有成;或從教育著手,願意投資金錢、心力於培育技職體系寶貴的工業匠才;產官學組織也積極串聯產業上中下游,發揮價值鏈的最大綜效,為傳統產業開闢新藍海。
以下獲獎單位共分為組織類及團隊類,他們創新努力成果,期勉各產學研界菁英們見賢思齊。
組織類:
台中精機引領工具機產業,實踐製造業服務化,先後設立「顧客創值應用中心」和「車銑複合/五軸代工中心」;同時攜手協力廠商,讓關鍵零件轉成國產化,提升臺灣機械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盈錫精密則累積專業精密螺帽的研製能量,並與工研院合作,成立業界第一間「精密螺帽檢測實驗室」,同時投入中區三合一產學訓匠才培育聯盟,培養人才。金屬中心運用技術鑑別產業鏈缺口,針對辨識出的缺少環節找出解方;推動特定產業領導廠商,以垂直式研發聯盟進一步開創新效益,以發展最大經濟效益,打造成為國際醫材交易平台為目標。
團隊類:
車輛中心以臺灣在汽車產業的強弱項,直攻車輛智慧安全領域中的預防警示系統;揚棄傳統「me too」複製做法,直接發想加值應用,屢創技術突圍的佳作。研發團隊自主研製出臺灣第一顆影像安全系統晶片(ECU),並籌設新創公司以加快投入商業市場,目標三年內直指Tier1車電供應鏈。工研院機械與系統研究所以產業生態系統的概念,匯聚機電各領域人才,從分析驗證、產品技術兩大面向推進,打造車用馬達、電力轉換和馬達驅控器技術的最大交集;同時派員至國外學習,將方法帶回臺灣,促成學界科專,落實技術發展的深耕目標。中鋼公司(主導)邀請馬達供應鏈領導廠商加入聯盟,共同擔起補齊產業鏈缺口的任務,並採行一對一的產學研協力模式,發展出自主研發的技術與產品;其以高值化為主軸,特別是練就「馬達效能」和「生產成本」最佳化的能力。合作以團體作戰方式,聯手參加國際電機工程協會(IEEE)的磁性材料研討會,以MIT形象推廣研發的各項技術成果。金屬中心以研發人工牙根技術為基礎,整合學研與醫界資源,打造牙根醫材供應鏈。現已有16家牙科醫材商進駐南科,將建立南臺灣醫材檢測驗證中心,同時也協助國內醫材產品加速打入國際醫材供應鏈,拓展國內創新醫材能見度,並與國際交流與合作。
資料來源:6月5號 經濟日報A7
圖片列表
- 發布日期:2015/06/05
- 最後更新時間: 2024/05/06
- 點閱次數: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