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蓮香業開發有限公司
家中常見的拜拜用香,其實蘊含著美好的文化傳承!位於嘉義新港奉天宮附近的伍蓮香業就是秉持這樣的理念出發,將傳統的香舖導入企業化經營,開發出各式各樣的香品,進而跨足文化觀光,將臺灣傳統的廟宇文化帶入香藝旅遊文創產業。香,不再只是民眾與神明之間的溝通工具,更承載著和雅的文化氣息。
傳承美好文化 打造香藝文化觀光園區
績優創新企業獎(中小企業組)-伍蓮香業開發有限公司
文/陳麗珠
談起中國的香文化,已長達數千年之久,不僅是文人雅士用來養心怡情之物,亦是尋常百姓祭祀、療身不可缺乏的用品。臺灣製香歷史則溯自中國福建臨海一帶渡海來臺開墾的先民們,為求平安渡過兇惡的「黑水溝」而祭祀神明,藉此也將祭祀文化及製香技術傳入臺灣。
對許多臺灣人而言,香,是再熟悉不過的日常用品,舉凡供佛敬神、祭拜祖先總少不了香。信奉媽祖的嘉義新港一帶,更是儼然成為臺灣製香業最發達的地方。看準廟宇文化的商機陳文忠、陳文竹、陳文乾三兄弟合力投入製香產業,於1988 年成立新興製香廠。
大陸香品傾銷 迎來轉型契機
「退伍後,不知道要做什麼,在士官長引薦下,遂應允來到高雄小港榮春製香廠拜師學藝。」陳文忠回想起當年引領自己跨入製香產業的第一位貴人,滿懷感恩。他描述當年學藝的過程,見李老闆的第一句話是:「我是要來學功夫的,沒薪水沒關係,」就是這樣懷著滿腔熱情,一般學徒要三年才能出師,三個月李老闆就說可返鄉開創自己的事業了。
在全家人的支持下,新興製香廠的第一家直營香舖在1989 年於溪口成立,爺爺、奶奶、媽媽外加三兄弟齊心打拼,積極投入各式香品的研發,不拘泥於傳統製香技術,打著「誠心、用心、創新」的價值理念,市場口碑扶搖直上,「每天出貨量得需要3 台3.5 噸以及1 台10 噸半的貨車載運,南北跑透透,出貨量在臺灣的製香業佔有一席之地。」陳文忠描述當年的出貨盛況,他說,「很累,但全家一起工作很溫馨。」
不過,隨著大陸低價香品傾銷臺灣,臺灣製香師傅少了,曾經風光一時的製香業風華不再。陳文忠說,「當時臺灣製香師傅幾乎只剩百餘人,產業不升級,唯有沒落一途。」此時,除了務實面對傳統製香產業困境,陳文忠心中也默默思索振衰起敝的轉型之路。
常言道,危機正是轉機,瓶頸也可能是新契機,陳文忠先是將製香廠導入企業化經營,1997 年成立伍蓮香業開發有限公司,並開始去中正大學上曾光華教授創意行銷課程,明白傳統產業不是只有埋頭苦幹,還要懂得行銷,納入文化理念,才能讓傳統產業有所加值。
一心想要帶領傳統產業轉型的陳文忠,有了名師指點,又去請教新港文教基金會創會董事長陳錦煌醫師的意見,廣納善言,從原本想要轉型從事有機農業,最終又回到自己的本業。他形容自己就像患者,經過陳醫師的診斷告知「為何不由專業去做?」一語驚醒,「香,才是自己應該專注的面向。」他說。
邁向轉型的信心則來自於長年的觀察,「新港是宗教聖地,每年有幾百萬的香客來此或經過,而且,臺灣有百分之八十的人會拿香拜拜,其中又有百分之八十的人不清楚香的材料,更遑論製造過程,於是我們著手規劃將香的製作過程全部透明化。」陳文忠的敏銳,造就了傳統製香轉型為文創產業的大好契機。
納入文化理念 「香」成幸福媒介
「剛開始,全家人並不反對,只是長年的經營已在臺灣製香產業打出名號,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冒險轉型嗎?原來的客戶要怎麼辦?會不會反彈?」這是家人的疑慮,加上地方人士也抱持觀望質疑態度。然而,這許許多多的問號並無法影響陳文忠決心轉型的意志,他先是買了375 坪的土地,後又承租了5 公頃的農地。只是,轉型之路漫長,「買的土地建好廠房後一開始當做倉儲使用,承租的農地有好幾年的時間都擱置,任由雜草叢生。」陳文忠苦笑訴說著當年的窘況。
為了將文化概念導入傳統製香業,陳文忠毅然承擔起產業領頭羊的角色,於2004 年籌備設立「新港香藝文化館」,將傳統香業從宗教香品的定位,提升到生活香品,將文化納入製香業,更將唐宋時期文人焚香操琴、品香的雅趣,帶入現代生活。導入香的歷史典故之後,也讓製香業從廟宇文化中走出來,讓每個人都知道,香,其實涵容著濃濃的文化氣息;香,不只是庶民文化,也是幸福的媒介。此時,原本只是經營觀光工廠的伍蓮香業,轉型成了文創產業。
只是,產業轉型需要時間淬鍊,需要市場認同,伍蓮香業籌設新港香藝文化館期間,原本預算只有新臺幣2,000 萬元,然而,從文化館籌設一直到開幕,耗資達到新臺幣1 億2 千多萬元,館內具足了香原材料的介紹、香的文化、香的收藏品,從營運到開幕用了四年多的時間。當時,所有傳統製香的資金全部挪來支撐文化館的運作,家人開始擔心起來,然而,一直燒錢,沒有燒掉陳家三兄弟的決心與耐性,轉型之路,他們從不卻步。
直到2007 年臺灣燈會在嘉義舉辦,逐漸帶來觀光人潮,產官學及社會大眾慢慢認識了伍蓮香業及其所經營的香藝文化館。陳文忠自述,「因為臺灣燈會的舉辦,在當時陳明文縣長協商輔導之下,開放了香藝文化館,雖是試營運,卻因園區未完成,效果不彰,慘澹試營運了一年,一直到2008 年,文化館正式開幕,經TVBS 一步一腳印的報導,遊客逐漸聚集,轉型規劃大計似乎有了一點眉目。」
中衛發展中心副總張維華也回憶,當年,伍蓮香業缺乏資金之際,原本談好透過信保基金貸款新臺幣三千萬元,後來人潮湧入,並未動用這筆資金,而今日的成功,無非就是因為堅持理想、堅持文化,由此帶動商業運作,加上積極投入地方,經營人脈網絡。受惠於自助、人助、天助,造就伍蓮香業成功轉型為文創產業。
融入生活 品香擴及普羅大眾
喜歡動腦的陳文忠,知道文化創意必須生活化,得到普羅大眾的認同,才是永續經營之道,於是,他到日本去參訪,了解日本香品年輕化的秘訣,也學習日本包裝精緻化的行銷方式,和弟弟一起陸續開發虎爺香、元寶造型的財運香、心型的愛情香,還有求子香、事業香、智慧香... 不勝枚舉。馨香燈則是陳文忠另一個得意之作。這是他在新港奉天宮逛時看到高懸的紅色平安燈,靈光一閃想到在這類造型的平安燈中加入香的元素與精油,讓其散發香氣,遂研發出馨香燈,這項創意還得到2007 年臺灣 OTOP 設計大賞!
「香品研發是未來重心!」陳文忠這麼說,主要是臺灣的產品並不輸日本,應該邁向使用沉香、檀香或者中草藥來開發香品,讓大家都能品到好香。「所謂的好香,並不是專指價格昂貴的沉香,而是希望讓所有的人都點得起好香,不管任何經濟階級都可以燒好香、品好香,都能藉由香的好氣味達到安定、凝神效果。」這樣的理念,是陳文忠,也是他所帶領的伍蓮香業的努力目標。
目前伍蓮香業所經營的新港香藝文化館,以「香的文化保存與推廣、開創香藝新紀元」為主,有文物資料展示,也有檀香、沉香、肉桂等香料植物的栽種,並且提供民眾體驗、認識。最值得一提的是,近五年來年年舉辦的徵文比賽,都獲得廣大的回響,香藝文化融入生活的企業理念逐漸實踐中。
帶人帶心 組織創新整合
在轉型過程中,無論是家庭式的新興製香廠,或是企業化經營的伍蓮香業,抑或是文化館,組織調整確實有其必要,陳文忠與弟弟們各司其職,各有職稱。但誠如陳文忠所言,「大家就像一家人,職務雖有分工,但稱呼維持家庭工廠時的模樣,保留大哥、二哥、三哥的稱謂,大家一起打拼,對待員工也像家人一樣,帶人帶心。」秉持著誠心相待的態度,有經驗的員工不只會主動帶領新員工,也毫不吝嗇的將經驗傳承給新進人員,真的是像一家人!
對於產品品質,陳文忠亦有同樣的堅持,除了依舊供應經銷中盤商及一般金香舖門市,近幾年,更進一步陸續拓產自家品牌的零售通路,以自產自銷的方式,面對面接觸消費者,給予消費者最直接的服務,跳脫經由傳統金香舖的銷售模式。本是員工、現自行在員林開業的許保春,開心地說著客戶對於香品的信任,還宅配到對岸,甚至有客戶一買就是新臺幣上百萬元,全都是因為對於品質的信賴,締造了伍蓮香業、銷售業者及客戶三贏的局面。
廣結善緣 提升產業價值鏈
對於產業價值的提升,慷慨不藏私的陳文忠也開始思考採取群體的力量改變新港,除了結合新港文教基金會的資源,如新港飴、交趾陶、手工醬油、在地農業等等成立新港文化休閒產業發展協會,又號召同業建立臺灣香業發展協會,到處去分享轉型的必要,絲毫不吝嗇,原因無他,就是希望產業升級,對大家都好。
有趣的是,當陳文忠到處奔波分享產業轉型時,同業大都認為「製香業轉型為文化產業,這根本就是在燒錢」,然而經過多年的努力,現在有同業邀約共同經營,對岸的邀請更是從沒斷過,舉凡廣東東莞市寮步鎮政府邀請陳文忠打造牙香街「古代香市,現代香都」成功的設立,還藉此在當地設立「臺灣好香館」,結合展演及銷售門市,將臺灣的香品推廣到大陸。
對於同業間的互相提攜,與陳文忠同時創業的如意檀香企業董事長郭明益非常讚嘆,直說,「製香業要突破夕陽產業的困境,唯有走向年輕化、生活化、休閒化,才能讓臺灣的製香業永續傳承,」一路看著陳文忠帶領伍蓮香業轉型的成功經驗,加上同業彼此之間相互交流,郭明益董事長以短短八個字「成就別人,莊嚴自己」,描述陳文忠跟同業一起為臺灣香業注入新價值所抱持的寬宏理念來。
轉型多年,陳文忠這樣描繪傳統產業轉型的方程式,一級產業是農業,二級產業是工業,三級產業是服務業,伍蓮香業經過多年轉型努力,一直到新港香藝文化園區的營運,等於是「1 + 2 + 3」的六級產業,談到此,陳文忠臉上漾著開心的微笑。
一路走來,他始終保持希望,堅持轉型不藏私,廣納善言,以誠待人,秉持著「源於文化,形於產業,用於生活,成於品牌」的經營理念,目前每年造訪文化館的人次已超過 70 萬人次,今日的成功其實蘊含著對陳文忠對臺灣製香業及新港這塊土地的人文關懷!
感 言>陳文忠 負責人
非常感謝經濟部提供這個獎項,讓伍蓮香業有機會回頭檢視從創業到現今這一路來的過程,並得到珍貴的肯定,更讓伍蓮香業確信與堅持自己的路。從77 年創業至今,秉持「做好香」的心,所以從一開始的『誠心』『用心』到後來融入『創新』,都是對消費者、對自己、對庇佑我們的神明祖先,最虔敬的「做好香」。今天能夠入選,代表這信念不因時代而改變。唯一改變的是,表達的方法,我們不只是呈現在香品上,也展現在服務上,伍蓮香業做好香,讓大眾能夠用好香,也成為一個讓大家認識好香的平台。
- 發布日期:2019/10/22
- 最後更新時間: 2024/05/03
- 點閱次數: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