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鴻興有限公司(廣興紙寮)
廣興紙寮本為一家單純的手工造紙工廠, 卻為產業保存,從製造業一腳跨進了觀光業, 如今又發展至文創產業,一轉再轉、一跨再跨, 不斷思索如何再創手工造紙新價值,強調品牌特色,將「產業文化化,文化產業化」。
不讓手工造紙沒落 創意轉型力拼生機
績優創新中小企業獎-廣鴻興有限公司(廣興紙寮)
文/姚淑儀
中國人都知道,蔡倫發明了造紙技術,但臺灣的手工造紙業卻源自日本。日據時代,日本人於臺灣遍尋適合造紙的環境,埔里因水質純淨而雀屏中選,於是將近70 年前,大量日本紙廠移入埔里,搭建工寮經營起造紙工廠,從此,改良自中國的日式造紙技術,正式傳入埔里。
「手工造紙與機器生產紙的最大不同,在於前者較經得起保存。水中若雜質與金屬離子過多, 就會影響紙張保存的效果,這也是埔里適合發展手工造紙業的主要原因。」廣興紙寮負責人黃煥彰說。
埔里僅存紙廠 決定開放觀光
黃煥彰是廣興紙寮第二代負責人,國中時他曾目睹埔里手工造紙業的興盛繁榮:「大量的日本訂單湧入埔里小鎮,造紙師傅每天凌晨四五點就得上工,加班至晚上八九點才能回家…」,他述說著遙遠年代屬於埔里小鎮的榮耀,70 年代,埔里甚至一時擁有五十多間手工造紙廠,成為日本及東南亞手工書畫紙最大供應地。
然而,繁華景象於民國八十二年逐漸停格; 黃煥彰接手父親的造紙工廠時,已是臺灣造紙業下滑的開始,「當時政府鼓勵西進,勞力密集的行業多數選擇外移,造成臺灣造紙業快速凋零的現象。」沒想到四、五年後,凋零速度加快,直到今天,埔里只剩廣興紙寮一間專業手工造紙工廠。
想要振衰起敝;重拾當年風華,黃煥彰遍尋不得出路。就在此時,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前所長翁徐得,從日本引進社區總體營造的觀念,黃煥彰經此結識了許多與他相同處境的當地沒落行業, 進而組成「埔里產業觀光促進會」並四處宣傳,希望埔里的老行業能為人瞭解,以引進外部資源至埔里,活絡地方發展。
「想讓人瞭解,就必須把門打開,」於是民國八十四年開始,黃煥彰決定將工廠對外開放,從封閉的手工製造業踏入觀光產業,將產業保存與文化教育結合;開放教育觀光帶來收益的同時,工廠仍然繼續代工製造的工作,雙軌運行直到如今。
專注長纖維產品 產品精緻化
從未接觸觀光產業的黃煥彰表示,當時毫無參考範本,只能與妻子一邊學習、一邊摸索著前進,以致現在可以發展出屬於埔里的觀光工廠經營模式。黃煥彰與妻子吳淑麗,一人負責生產,一人負責觀光,原本從事電子琴教學的吳淑麗,彈琴的手從琴鍵上移開,拿著大聲公開始帶團參觀工廠。
「沒有轉型,我們走不下去,」吳淑麗說, 由於丈夫長年專注於工廠經營,人脈較為封閉,透過她在當地的藝文界朋友幫助,廣興紙寮終於順利轉型成功。剛開始,名聲未起,觀光收益不大仍得倚靠工廠維生;921 地震後,多家工廠倒塌,大陸產品大量傾銷,造成更多工廠急速萎縮,觀光收益開始大幅超越工廠營收,至今每年吸引國內外觀光客達30 萬以上人次。「想想,當時還好轉換身段成立觀光事業,否則真不知道如何挨得過去。」吳淑麗說。
有趣的是,雙軌運行的產值落差如今又縮小了,因為創新產品的研發,使手工造紙重生了新的價值。
早期廣興紙寮擁有大量外銷訂單時,核心能力全靠臺灣人的勤勉努力拚出產能,產量大但品質差,若遇訂單不來,工廠就面臨生存危機。然而若不靠外銷訂單,要將市場轉至內銷,就得面對內需市場的各種客戶與多樣需求,「如同一個雜菜麵工廠,什麼訂單都得接,什麼紙都得做,各種尺寸、各式配方、各種操作模式。」黃煥彰形容,接多了, 能力也被激發出來,快速累積許多經驗,蘊藏豐富的創新能量。
2007 年對黃煥彰來說,是極為重要的轉換時期,廣興紙寮再度經歷又一次洗禮。過去客戶大多需要短纖維宣紙,廣興紙寮只顧埋頭生產,從沒回頭考慮市場經營區隔化的可能,這一年黃煥彰開始思考,要生存必須做出品牌特色,當大家都專注於生產短纖維宣紙時,長纖維雖然原料成本較高,但紙質精緻且易於保存,何不轉換專注生產長纖維產品,進攻精緻專業市場?
綠癌植物變成紙 紙也能吃
專業精緻的同時,更要顧慮普及,黃煥彰進一步提出「工藝紙」的觀念,他說:「當紙只能給拿毛筆的人使用時,這個行業就會有極大的生存困難,必須更極致的發揮產品價值,引導消費者做不同的選擇。」於是他開始研發各種工藝紙,利用各種植物纖維,以呈現紙張多樣美感與色彩,跳脫使用工具與專業領域的限制,可用於包裝、造型、裝潢、印刷、商展、商品設計…等廣泛用途。
2008 年黃煥彰更提出「自然造紙」的文創新觀念,從生態保育、臺灣文化出發,取材民眾生活周遭物品為原料,如,小花蔓澤蘭原是對樹木有害的綠癌植物,政府每年得投入大量經費與人力剷除銷毀,卻被廣興拿來製成紙張並取得專利;埔里的「綠色金礦」茭白筍,其外殼通常廢棄不用,也被廣興用來製成屬於埔里的特色紙張。
「世上沒有什麼是廢物啦!」黃煥彰甚至回收動物園的大象糞便纖維、廟會的鞭炮屑等來造紙,自然造紙散發著強烈的環保意義與獨創價值, 為手工紙找到自然與永續的新生命。
大開觀光之門後,黃煥彰直接與末端消費者接觸,許多需要與意見也進入了廣興大門,引導黃煥彰不斷思考研發與轉換。「有人問我:你們的紙可以吃嗎?我就試著做看看。」可以吃的紙就叫做「菜倫紙」,將「蔡」置換為「菜」,一字之差, 卻是兩千年來的再次發明。「菜倫紙」將各種蔬菜植物做成薄如蟬翼的紙,強調健康輕食的觀念,已申請專利,而所建構的食品製造工廠,也已取得國際ISO22000 認證。
「紙張來歷,對於收藏者來說極為重要,因為紙張優劣與保存有關。」為強化創新價值,黃煥彰又推出「紙張生產履歷」,巧妙將創作者與收藏者連結,使文化更加鞏固與深化。同時針對藝品市場偽作充斥,不斷混淆市場價值,黃煥彰更研發「手工浮水印」,將創作者名字印製於紙張中,巧妙斷絕偽作。
想要買廣興紙 請來埔里
「手工紙的原料與人力成本都不高,技術能力才是產業發揚光大最重要的關鍵。」據了解,大陸浙江圖書館為修復典藏,曾耗時蒐集全中國及亞洲手工造紙工廠的產品,進行大規模的紙質化驗分析,以找出最適合保存的手工紙,最後,臺灣埔里小鎮的廣興紙寮出線了,原因就在於品質與技術能力高人一等。
廣興的紙,他處無可買,因為黃煥彰將行銷管道鎖在埔里,想買紙只能跑來廣興,以地產地銷的方式守住在地特色。「對我來說,賣紙像嫁女兒一樣慎重,」黃煥彰說,因為對所造之紙擁有高度信心,尊重產品也尊重師傅,而非論斤秤兩喊價就賣,每一張紙賣得慎重,也賣得抬頭挺胸。
「手工造紙已經是日落西山的行業,沒有利用價值了,開放觀光是擰出它的最後一滴水。」聽來感嘆,但老行業卻有源源不絕的創意,不斷從文化創意中延伸利基,以強化手工紙價值,強調品牌特色。除了不斷研發,未來廣興將致力於造紙職人新血培育工作,並將「自然造紙」推往社區化發展,如協助高雄林園發展洋蔥皮紙,以及雲林的蒜末紙,將「自然造紙」觀念普及,以達到就地廢棄物能源的再生運用,使老行業煥發新價值的同時, 更勤懇守護這塊滋養她成長的泥土。
感言:廣興紙寮總經理 黃煥彰
廣興紙寮是臺灣手工造紙業僅存的少數業者之一,仍堅守保存著相當傳統的手工造紙工藝產業與文化,是具臺灣文化意義深度,能彰顯臺灣文化特色之傳統產業。但廣興紙寮這最引以為傲,保存臺灣僅存手工造紙產業的命脈而努力,其實是十分辛苦,曾經是每年虧損嚴重且長達十餘年的部門。「看不到臺灣手工造紙的明天與希望」,曾經是廣興紙寮最沉痛的心聲。
所幸廣興紙寮在經濟部、文建會(今文化部)推動文創產業的啟發下,用古早紙寮的特色,轉型成為教育產業觀光工廠,致力保存、推廣手工造紙文化的產業,得到熱烈的迴響。這樣的融和傳統與創新的營運模式,每年吸引30 萬以上國內、外觀光客造訪,成功讓「廣興紙寮」名享臺灣與國際。在產品創新方面也因為採用「自然造紙」的文創新觀念,讓手工造紙找到重生的新力量。這次廣興紙寮能榮獲「國家產業創新獎」,這個獎是屬於埔里所有堅守臺灣手工紙文化的造紙職人們「紙愛臺灣」的榮耀。
檔案下載
- 第二屆 國家產業創新獎:爭鋒 PDF9.14MB,下載214次
- 發布日期:2021/01/29
- 最後更新時間: 2024/05/06
- 點閱次數: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