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慶鴻機電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慶鴻機電工業-2(組織類)

慶鴻機電創立於1975 年,40 年來不斷追求產品、技術、流程、行銷與組織的創新,在技術創新上以追越日本、趕上瑞士為目標;在服務上以製造業服務化策略形塑品牌形象。雙管齊下成功促使慶鴻組織不斷成長茁壯,成為國內第一大、中國大陸第二大與全球第五大放電加工機整合解決方案提供商。展望未來,慶鴻機電將持續創新, 努力朝成為世界頂級精密機械廠的夢想前進,為臺灣精密機械創造更大的成長動能。


深耕放電加工機 實現追日趕瑞願景

卓越創新企業獎(中小企業組)-慶鴻機電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文/ 劉麗惠

臺灣中部大肚山下綿延60 公里的台地,形成全球少有的精密機械產業聚落,每年為臺灣創造新臺幣近兆元產值。臺灣精密產業能夠形成這一條黃金縱谷,其實是許多懷抱理想、致力於追求世界第一的精密機械公司共同努力而來。在眾多傑出的精密機械企業中,慶鴻機電的成就頗令人津津樂道。

素有「臺灣放電加工機產業教父」美譽的慶鴻機電董事長王武雄指出,慶鴻機電創立於1975 年,40 年來不斷追求產品、技術、流程、行銷與組織創新,造就慶鴻從創立時的2 人公司,一路成長茁壯變身成為國內第一大、中國大陸第二大、全球第五大的放電加工機整合解決方案提供商,並將其CHMER 品牌產品推廣到全球55 個以上國家,至今已銷售上萬台機器。

「記得我年幼時的玩具,都是自己製作,從竹蜻蜓、竹箭到帆船,結構愈難,我就愈覺得有挑戰性,」談起慶鴻機電的發展,年逾70 的王武雄沒有一開始就談公司產品或營運策略,反倒是表情像個孩子般,以仍亟欲探索世界的口吻說,「我這種從小就熱愛創造新事物的個性,讓慶鴻機電從創立至今,都以創新技術與新產品為使命,成功造就了今天的慶鴻。」

絕不放棄 技術持續領先

王武雄回憶,創業開始前十年,主要產品為傳統式放電加工機,當時的慶鴻就陸續推出市場上最具前瞻性的產品,如臺灣第一部國產「全電晶體式」放電加工機、第一台「P. W. M. 直流伺服馬達驅動」新型放電加工機等。成立11 年之後,慶鴻機電的創新更強大,如於1985 開發出全臺第一部「具搖動、擴大機能」的CNC 放電加工機;1991 年與工研院機械所合作開發國產PCBased的CNC 控制器,並於2003 年推出第一部國產採用線性馬達的放電加工機,一舉成為全臺第一家、全球第二家將線性馬達應用在放電加工機上的廠商,奠定慶鴻機電在國內市場的地位。

「接著慶鴻機電再以高精密、高效率、綠色化與差異化為主軸,創新出全球首創龍門移動式結構的線性馬達驅動線切割機」王武雄強調,線切割機是製造精密模具所需的設備,例如目前大尺寸液晶電視機所需的外框,就是借助線切割機來進行自動切割,一般線切割機要實現高精密度不容易,日本有一家同業採用龍門固定、桌台移動以達到高精密度,慶鴻機電則創新研發高CV 值的龍門移動線性馬達驅動線切割機,使線切割機加工可以達到極高精密度。

王武雄進一步指出,慶鴻的龍門移動式結構線性馬達驅動線切割機除可達到與日本線切割大廠一樣的精密度外,自製線性馬達推力甚至較日本產品高出40%,而且幾乎不會有溫度升高的跡象,實現超越日本的目標。之後,慶鴻機電再創新研發出全自動穿線設計技術,不僅零件數量較瑞士、日本業者設計的精簡1/3 到1/2,且穿線速度更超越瑞士、日本名牌。

「別人放棄時,慶鴻絕不放棄,日本、瑞士做得到,慶鴻一定也可以。」王武雄堅毅地說,「慶鴻決定投入的技術領域,如果沒有做出來,並且做得比別人好,我就會渾身不舒服。」所以當年與工研院合作執行的線性馬達開發專案結案;慶鴻技轉專利後還花了2 年時間再進行研發改良,才達到最後的成果,由此可見王武雄對於技術創新的堅持。

與王武雄在技術創新上合作多年的工研院機械所組長蘇興川指出,「慶鴻之所以能夠不斷成長茁壯,很大的關鍵在於王武雄董事長對技術極為癡迷,並且願意投入發展關鍵零組件技術。」以慶鴻機電與工研院合作創新研發的線切割機為例,在與工研院合作之前,慶鴻就已經投入許多資源研發,之後與工研院又花了數年、前後約10 年時間才成功開發出產品,「可見慶鴻為了達到關鍵零組件技術自主,磨了超過10 年的劍也在所不惜。」

導入利潤分享 鼓勵內部創業

慶鴻不斷透過技術創新站上全球高階放電加工機的舞台,過程中其實也面臨不少瓶頸,其中讓王武雄深感挫折的是人才離開自行創業,然後成為慶鴻的競爭對手,導致國內市場淪為惡性殺價競爭的紅海。蘇興川說,「放眼目前臺灣放電加工機同業,有將近一半都曾經在慶鴻公司服務過,而線切割機同業更是100% 由慶鴻的前員工出去創業。」

對於員工出走創業,王武雄坦承自己一度感到非常憂心,但是最後他效法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的理念,與同業建立良性競爭的關係,並將同業的存在視為激發慶鴻不斷往前突破的動力,堅定慶鴻更積極投入創新,也讓慶鴻得以成為走在市場前端、開發新藍海的領航者。

同時,王武雄也學習日本另一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的經營模式,積極改革組織,培養更多人才並留住重要人才。王武雄回憶,20 多年前慶鴻在遭遇人才出走時,就率先工具機產業導入利潤中心的利潤分享制,將公司營收稅後的20% 提撥為年終獎金,並且一季提撥稅前利潤7 ~ 7.5% 做為獎金,讓員工都可以分享經營成果,藉此留住人才。

「利潤分享還不夠,具備創新力的人才,還需要能發揮所長的工作環境。」王武雄說,為建立具成長性的工作環境,慶鴻大約20 年前就針對想要創業的資深同仁,或是專業能力較高的幹部,鼓勵其以合資方式進行內部創業,成為慶鴻的關係企業,例如在高階控制器具備相當競爭力的「舜鵬科技」,就是慶鴻機電內部創業的成功典範。

舜鵬科技副總經理陳棟樑指出,「在舜鵬科技的20 多年來,因為王武雄董事長的支持,自己一直能在技術創新上有很大的發揮空間,滿足做為技術人的成就感,也創造舜鵬科技的成功,如在控制器軟硬體上不斷獲得技術突破與創新,未來希望可以組成更堅強的研發團隊,在更先進的機器手臂領域上有所創新,為自己與慶鴻創造更不一樣的未來。」

不畏戰 做好準備迎接未來

透過技術創新、利潤分享與內部創業等策略,慶鴻機電不僅成為全球放電加工機產業要角,該公司屢屢端出的創新產品與40 年來從未虧損的亮眼營運績效,更使慶鴻不斷獲得國內外許多獎項的肯定,例如,象徵臺灣產品創新價值榮耀的臺灣精品獎,慶鴻共計29 項產品獲得獎項;另外包括國家磐石獎、小巨人獎,中小企業創新獎、工業精銳獎及金點設計獎、卓越中堅企業獎等,也都有慶鴻的身影,可見慶鴻的創新與營運實力。

儘管已經獲得各方面的肯定,但是慶鴻機電並不以此自滿,王武雄說,雖然慶鴻已經從早年產品技術落後瑞士、日本廠商數年,走到今天部分技術明顯優於瑞士、日本,但是面對日圓與歐元激烈貶值、韓廠加速與世界各國簽訂FTA等大環境上的諸多挑戰,王武雄除了希望政府在貨幣與經濟自由化政策上,多顧慮出口廠商之外,慶鴻機電自身也將持續在技術、產品、品牌創新上,進行更大的努力,才能維持慶鴻的競爭實力,甚至往前做更大的突破。

精密機械第一品牌 夢想不遠

秉持成為精密機械全球第一品牌的願景,慶鴻機電至今依舊汲汲營營於技術創新與品牌創新,在技術創新上,王武雄說,目前慶鴻已經於2015 年第2 季開始投入高效率半導體光纖雷射加工機開發研究,預計將其應用在薄板切割加工與模具用雷射五軸紋理加工上,朝更高階的技術領域邁進。

在品牌行銷創新上,慶鴻也致力於推動製造業服務化策略。目前負責品牌行銷的慶鴻機電總經理王陳鴻指出,除了持續每年參加40 多場國際展覽的傳統行銷方式之外,目前慶鴻更進一步以品牌加值與創新行銷兩大主軸,提升慶鴻在全球市場的品牌形象,並且積極投入資源在應用加工中心,更緊密與客戶互動,藉以掌握市場新的加工需求,打造從售前、售中到售後的製造業服務化發展。

展望未來,王武雄說,「我自小就個性好勝,相信別人可以,只要自己用心也一定能辦到。」秉持這樣的想法,未來慶鴻面對市場更加險峻的挑戰,將延續過去累積下來的成就,持續對組織進行調整並驅動創新,讓慶鴻能繼續突圍,實現追日趕瑞,將自己打造成為世界頂級精密機械廠,為臺灣精密機械工業建立更強大的競爭力,創造更驚人的產值。

 

感言:慶鴻機電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感謝經濟部辦理「國家產業創新獎」選拔,鼓勵企業全方位創新與產業升級。慶鴻透過參賽過程檢視自我競爭力、積極提升多元整合的創新能力,此次很榮幸獲得「卓越創新企業獎」,這項榮譽不僅肯定慶鴻長久以來對創新的堅持和穩健經營的努力,更是在公司成立40 週年之際給予慶鴻團隊最好的鼓勵。

回顧發展歷程,慶鴻始終秉持「誠信基礎、卓越目標、滿意顧客、保障員工」的經營理念,在全體員工與協力廠商的共同努力下,不僅成功建立「CHMER」優良品牌形象,更提升國內放電加工機整體技術層次、讓臺灣與日本、瑞士產品形成全球三足鼎立局面。

獲獎是責任的開始,慶鴻將繼續努力不懈,持續追求創新與永續經營,並與臺灣放電加工機業界一起努力,讓臺灣成為模具製造設備最大產值國家。

檔案下載

  • 第四屆產創獎專輯 崢嶸 PDF54.37MB,下載115次
  • 發布日期:2021/04/10
  • 最後更新時間: 2024/05/06
  • 點閱次數:17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