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資訊工業策進會智慧網通系統研究所

為引領臺灣資通訊產業的發展,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整合原本的網路多媒體研究所及新興智慧技術研究所等各核心技術能量,於民國100年8月1日成立智慧網通系統研究所,以整合技術與服務的領導者為期許,研發具有市場應用價值的技術與解決方案,並技轉予國內業者,推動臺灣成為國際知名的智慧聯網產業重鎮為重要任務目標。


整合技術與服務 推動臺灣智慧聯網產業

績優創新研究機構獎-資訊工業策進會智慧網通系統研究所



文/ 薛雅菁

智慧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被視為個人電腦、網際網路後的第三次資訊新浪潮。根據研究機構 Forrester預測,到了2020年,智慧聯網的產業價值將是網際網路(Internet)的30倍,智慧聯網被稱為是下一個十兆元級的網路業務。

所謂智慧聯網就是把裝置設備透過網際網路連接起來。隨著微處理器、無線通訊等技術的進步,只要在裝置設備嵌入智能化元件, 如感測器等,再利用通訊技術就能將裝置設備串聯在一起,達到物體與物體之間的連結和溝通,進而形成智慧聯網。智慧聯網將使網路從以往的人與人交流,大幅拓展到人與物、物與物交流的局面;並進而達到網路無所不在的「U化」(Ubiquitous)社會。

智慧聯網包含的範圍相當廣泛,涵蓋智慧交通、精緻農業、工業監控、環境安全、遠程醫療、智慧家居、老人照護等各類工商與生活應用領域,應用服務的潛在商機無窮。上述的這些應用幾乎都是智慧網通系統研究所(簡稱智通所)研發所涵蓋的目標。

扮演橋樑 深耕智慧聯網商機

「智慧聯網是大者恆大的產業,若有國家力量支撐,較容易達到事半功倍之效。」智通所所長馮明惠表示,看準智慧聯網的龐大商機,美國、歐盟、日本與中國等,都已提升為國家戰略級的產業,如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出「智慧聯網振興經濟戰略」,並推動感測技術與智慧型基礎設施的相關建置。中國則是以「感知中國」為口號,從規格制定、應用發展、打造產業鏈等面向進行全方位智慧聯網佈局。

馮明惠所長進一步解釋,由於智慧聯網產業與網際網路、雲端運算三者彼此環環相扣,必須整合軟硬體與系統技術,因此專業技術門檻相當高。雖然灣臺灣ICT產業軟硬體開發及生產實力在全球居領先地位,雲端運算更是臺灣第四大新興智慧型產業,但目前臺灣智慧聯網產業仍處於探索期,因此雖然未來商機驚人,但不確定性也帶來高風險。

為了協助國內廠商可以快速切入智慧聯網相關應用,資策會在民國100年8月整併原本的「網路多媒體研究所」與「新興智慧技術研究所」,成立「智慧網通系統研究所」,以強化智慧生活與聯網系統技術的研發與策略佈局,建立智慧聯網標準與驗證環境,以利臺灣廠商能迅速確切掌握市場商機,並協助建立交流管道,透過策略聯盟合作方式讓廠商可迅速地切入國際市場。

通過認證 協助業者與世界接軌

為了協助臺灣廠商深耕與掌握智慧聯網關鍵技術與標準,智通所第一步就是積極了解國際標準制定方向並參與智慧聯網標準的制定,以及規劃評估發展智慧聯網標準認証環境機制,藉由掌握技術規格的先機與協助標準修訂,進一步導入技術的實務應用。

馮明惠解釋,智慧聯網主要包括三層結構:底層是感知層,負責收集訊息;其上層是網絡層,負責承擔傳輸訊息與提供服務平台及資訊處理功能,最上層則是應用層,用來實現物與物之間、人與物之間的識別與感知。為了建立智慧聯網標準與建立核心技術策略,首先在感知層建構網路以採集資訊,並於網路層建立資料匯流平台以進行資料分析與處理,最後透過應用層的認証與評估制度,讓廠商在參與智慧聯網產業時,於政策或技術上有所依循。

發展智慧聯網的關鍵技術,包括RFID(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Wi-Fi、ZigBee、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二維條碼與微控制器等。智通所主要投入短距無線傳輸的ZigBee技術, 率先切入產業自動化控制的智慧聯網應用。馮明惠解釋,根據ZigBee聯盟規定,所有ZigBee產品,包含晶片、通訊協定及終端產品等,都需要通過認證與互通測試的要求。因此,智通所率先投入ZigBee軟體技術開發,並在ZigBee聯盟指定完整測試服務授權廠商之一的德國萊因(TUV Rheinland)協助下,正式通過ZCP(ZigBee Compliant Platform,簡稱ZCP認證測試),成為臺灣及全亞洲第一家與世界第五家獲得此殊榮的組織。

除了ZCP之外,資策會並在日本橫濱參加ZigBee聯盟主辦的相容性測試大會(ZigFest),順利與多家國際大廠完成互通性測試,成為全世界在最短時間內通過三項ZCP國際認證的單位,再次證明臺灣在ZigBee技術方面的能力與成熟度,更進一步確立該技術競逐國際舞台的實力。

跨界合作 帶動智慧空間發展

「跨領域的整合是我們最大的優勢與特性。」馮明惠解釋,傳統科專計畫著重於研發元件技術,但為了快速擴展國內智慧生活產業相關應用,智通所採取跨領域整合的方式,推動智慧生活產業聯盟,將感測後端平台技術轉移給有競爭力的系統整合廠商,並串連建築、能源、車載、娛樂媒體等跨領域廠商研發能力,協助業者逐步建立可複製與長期營運與維護的服務模式,逐步帶動國內智慧生活的產業鏈。

舉例來說,智通所促成海運、貨運、港務、資訊、通訊等不同領域業者,進行跨領域產業合作,並以無線感測網路技術與車輛定位技術,輔導臺北港貨櫃碼頭公司、聯合光纖及新誼資訊,共同研發「無線位置感知服務平台」,應用在港區貨櫃運轉調度流程控管,包括自動通關作業、儲區吊車作業自動化、車輛位置即時訊息系統、車輛調度自動化等,藉此提升貨櫃運輸效率、碼頭裝卸效率以及降低人力成本。臺北港貨櫃碼頭公司是全球首例運用無線感測高效率貨櫃作業整體解決方案的業者。

除了跨產業外,智通所也積極與其他法人單位合作。馮明惠表示,過去3年就與多個單位如工研院創意中心、中科院電子所等共同執行超過十個計畫。以數位生活感知與辨識應用技術計畫為例,由智通所結合工研院創意中心團隊能力,並參考國際成功應用案例與營運模式,建立數位生活與智慧空間創意發想與系統規格訂定能力。

至於在技術平台面,則是由智通所與中科院電子所共同研發無線感測與RFID相關技術,發展具有國際領先的無線感知整合技術與行為辨識技術平台,以建立我國產業切入數位生活應用的核心競爭力。藉由跨法人跨單位合作,共同建立應用平台,並尋找跨領域的領導廠商群組,以帶動成功跨產業合作案例。

富邦福安紀念館即是一例。馮明惠表示,智通所與中國文化大學智慧建築模擬實驗室Smart Skin研究團隊共同研究,採用ZigBee無線感測網路架構,研發「智慧建築外層整合性解決方案」,在建築頂樓設小型的氣象資訊站,在室內、戶外裝設各種感測器,包括燈光、溫溼度、二氧化碳、風速、風向等,加上ZigBee無線網路佈建技術及後台監控系統,可24小時掌握環境狀態,當戶外光線明亮,系統會引進自然光與室內燈具搭配使用;若日曬嚴重,系統則會啟動遮陽板。富邦福安紀念館導入這套解決方案後,與同等級綠建築相較,1年將可省下約12%的電費,具大幅降低碳排放量的效果。

AMI時代來臨 民生社區成功示範

除了上述的感測網路技術與智慧建築外,智通所推動的智慧聯網應用還包括能源資訊管理平台與複雜事件分析技術,以及先進讀表系統(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簡稱AMI)。

隨著近年來AMI的興起,智慧電表的建置與使用成為各國能源產業發展的重點項目。為了推動我國智慧電網建置,協助國內資通訊產業跨入新領域,經濟部推動「智慧型電表基礎建設推動方案」。馮明惠解釋,以往台電公司採取人工抄表,無法即時監控全臺電力使用狀態,也無法針對能源輸配電進行有效的調度。

為了掌握並即時監測電力能源的使用效率,智通所研發電表集中器-電表端的讀表通訊技術及AMI系統平台技術,並成功整合國內有意投入AMI市場的相關廠商,如智慧電表與集中器設備廠商,如大同、台達、康舒、中興等,跨足AMI產業鏈,共同參與民生社區低壓AMI測試系統建置。透過遠端抄表技術,順利接收每個智慧電表的讀表資料,將即時電表資訊傳送回監控中心,以提供監控中心進行電力調度決策時判斷的參考。

不論是臺北港的貨櫃碼頭公司的「無線位置感知服務平台」、富邦福安紀念館「智慧建築外層整合性解決方案」或是民生社區「低壓先進讀表系統示範案」,在在都顯示智通所不但積極與研究機構合作,同時也與國內多所大學長期設置合作研發中心,針對特定主題進行合作研發,並深耕多個業界聯盟包含智慧生活聯盟、臺灣智慧建築協會、智慧電力網路協會等。

馮明惠強調,未來資通所將會擴大採用開放式創新(Open Innovation)的精神,持續強化與學界、業界、法人機構及公協會等組織的策略合作,並結合國內外技術資源及能量,將資通所裡創新能量的軟實力,技術移轉予企業,以提升臺灣廠商的競爭實力,協助臺灣企業在國際智慧聯網產業鏈上佔據一個舉足輕重的地位。

 

感言:資訊工業策進會智慧網通系統研究所所長 馮明惠

本次獲獎,首先要感謝經濟部技術處的持續指導與支持投入寶貴研發資源,讓資策會智慧網通系統所有機會研發技術資產與引領業者發展創新產品及解決方案。

再者,並感謝資策會各級長官們給予支持,使得智慧通所團隊能全力以赴在技術領域不斷學習以及創新。在擔任智通所主管的每一時刻都非常的戰戰兢兢,並非常感謝長官們給予此寶貴機會服務優秀的團隊並讓我有持續學習成長的機會。

更要感謝智慧網通系統所團隊主管們與夥伴們的全心投入,參與各項前瞻技術研發、創新應用模式以及將技術在各式的場域獲得實證,在在都是得以獲獎最大的助力。智通所非常幸運有一群如此認真與出色的人才願意奉獻心力與貢獻價值。當我遇到困難時,腦中浮現辛苦努力的智通所夥伴們的臉孔,彷彿站在身旁提醒我面對挑戰,努力突破困難,以對得起他們的辛勞與貢獻。在此將此組織獎項獻給所有資策會智通所與我共同努力打拼的夥伴們。

檔案下載

  • 第一屆 國家產業創新獎 交鋒-上冊 PDF4.96MB,下載48次
  • 第一屆 國家產業創新獎 交鋒-下冊 PDF4.17MB,下載37次
  • 發布日期:2022/01/18
  • 最後更新時間: 2024/05/06
  • 點閱次數:74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