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生物技術開發中心

由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結合泰緯生命攜手合作的抗癌新藥研究計畫,如何在短短18個月內成功挑戰史上第一次、以Nek2/Hec1做為抗癌標靶的first-in-class新藥?又如何在計畫之初,就瞄準癌症這個醫療需求迫切的市場,在協助患者治療之外,開創市場價值?


展現臺灣生醫實力 first-in-class抗癌新藥達陣

年度創新突破獎-主導團隊:生物技術開發中心《Nek2/Hec1抑制劑first-in-class抗癌新藥》


文/ 鄭洵錚

臺灣發展生物技術產業以來,第一個百分百由本土研發、成功挑戰first-in-class的新藥,在2011年第四季堂堂誕生。

這款命名「Tai-1」的候選新藥具有高活性、低毒性、合成步驟簡單、製造成本低等特點。孕育者是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簡稱生技中心)結合泰緯生命(Taivex)的研發團隊,透過專業分工,在不到2年間就研發出具有抑制Nek2/Hec1交互作用、達成抗癌功效的候選藥物,技術創新的突破價值堪稱全球首創。

具有財團法人身份的生技中心在整體生技醫產業價值鏈中,向來有「第二棒」的橋接角色。一方面要從學界的基礎研究中選擇有商業化潛力的主題,進行加值研發;一旦有突破成果後,再把新藥技術轉移給藥廠,製造成藥品公開銷售。

在這種典型的新藥研發流程中,選題的適當與否和技轉承接業者的能力,往往決定生技中心研發成果在市場的發展性。但是,當自美返臺設立公司的泰緯生命,帶著中央研究院李文華院士的新標靶技術前來尋求合作時,生技中心執行長汪嘉林看到了一種嶄新合作方式的契機。

夥伴專業分工 候選藥物Tai-1問世

這項新藥提案旨在開發一種用於治療乳癌和肝癌的小分子新藥,而當中關鍵的Nek2/Hec1抑制劑,正是泰緯授權自李文華院士發現的新標靶和先導藥物。這項關鍵技術業經實驗證明,可透過抑制蛋白質與蛋白質之間的作用,阻止癌細胞分裂、達到抗癌效果。

生技中心在考量這項新藥合作計畫時,分析了雙方的專長和機會。由於一個新藥的開發計畫需要組合多方人才,從化學、藥理、製劑、臨床、法規到商務等,只有大型藥廠在資金和研發能量可以面面俱到。於是,在檢視研發經費有限的情況後,汪嘉林執行長看到生技中心和泰緯有專業分工、互補串接的特點,有機會成就這項新藥計畫的推動。

生技中心陣容堅強的研發實驗室,專長在藥物化學、藥理評估、動物藥理和藥品代謝等臨床前的開發,而由劉耀南博士率領的泰緯團隊,則擅長於生物標記確認、分子模擬、臨床前測試、臨床試驗規劃,以及經手美國食品暨藥品管理局(FDA)的新藥申請作業。劉耀南博士擁有豐富的醫學研究、投資管理和生物、製藥公司管理經驗,成功參與過多項新藥投資和新藥申報的專案,因此能提供生技中心研發團隊寶貴的意見。

好的夥伴是成功的開始。在雙方專長互補的有利條件下,組合成一支10人團隊,成員都具有多年的新藥開發經驗,這也是促使本計畫能在不到兩年內就確認候選藥物的主要因素。

生技中心內部負責推動本計畫與藥物化學部分的黃建智博士表示,生技中心與泰緯每月定期檢視研發進度,對研發團隊而言,壓力實在很大, 但劉耀南博士大都會親自飛來臺灣參與會議,提供意見並加油打氣,給研發團隊很大的鼓舞,而汪執行長的全力支持,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負責藥理評估的李應宣博士表示,劉耀南博士不但分享新藥開發的經驗,還善於激勵人心。每當研發團隊碰到解不開的瓶頸時,他總是鼓舞研究人員:「再堅持一下,一定找得到辦法。」就這樣,這支研發團隊夙夜匪懈,18個月後傳出好消息,提出候選藥物「Tai-1」。

「Tai-1」諧音似「Taiwan」,係取自泰緯公司英文名Taivex的第一代藥物之意,預計2012年向FDA申請臨床試驗。這是臺灣新藥開發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行政院自推動「臺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以來,在新藥開發上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史上首次 挑戰first-in-class新藥

任何新藥計畫都會選擇研究標的定位, 最普遍常見的是me too跟隨者,其次是best-in-class,難度最高要屬first-in-class創新者。臺灣生技產業大都走me too為多,但獨獨「Tai-1」新藥把研發目標訂在first-in-class層級。為什麼呢?

「目前全球各大藥廠還沒看到以Nek2 /Hec1做為抗癌標靶,機會難得。與其做me too的新藥,何不直接挑戰難度最高的first-in-class?」汪嘉林執行長表示:「而且Nek2/Hec1在藥理機制確認、藥物化學、藥效驗證與臨床設計上都極為嚴苛,一旦開發成功,醫療價值與市場潛力難以估計。」

挑戰first-in-class新藥,是一連串「try and error」的過程。要開發出最佳藥物,必須不斷調整研發方向,在化學合成、藥物活性、藥物性質、藥物治療指數、藥物劑型、適應症、病人族群等層面,取得最佳平衡點。黃建智博士就指出:「我們在開發Tai-1期間,調整的動作反覆發生,常常優化了某一項,就損失另一項。要找到箇中平衡真是難啊!」

「例如,藥物化學當中要先有藥物設計,而後做有機合成。研發過程常常遇到設計的藥物缺乏活性,也會遇到一些原本預期沒有活性的結構,卻活性極佳。為解決這些問題,我們的研發人員反覆推敲多達兩百多次,最後才找出平衡各項藥物參數的解決方案,成功開發出候選藥物。」

Tai-1候選藥物的「口服、低毒性、高抗癌」特點,也反映了生技中心追求以不同機制、創造不同治療價值的主張。以目前醫界常用的抗癌藥物太平洋紫杉醇為例,藥效雖佳、但患者要住院施打注射劑,而且毒性較大。反觀Tai-1候選藥物,活性與太平洋紫杉醇同等級,在採用口服方式下,不但投藥能完全抑制乳癌生長(經動物試驗),口服吸收率達100%,而且毒性低,提高患者的順服性(compliance);加上有機合成簡易、原料成本低,市場潛力無窮。

「清水變雞湯」是汪嘉林執行長給生技中心最高的研發指示,因此這項新藥計畫一開始就瞄準癌症這個醫療需求迫切的市場。

Nek2/Hec1抑制劑候選藥物Tai-1除了可治療多種癌症外,還能治療目前尚缺有效療法的三重陰性(triple-negative)乳癌與肝癌,前者病患每年全球新增20萬人,而後者每年新增70萬人,其中55%為華人。Tai-1候選藥物若能成功上市,預計將攻佔達55億美元的醫療需求迫切市場。

汪嘉林執行長肯定這一回與泰緯的合作,是生技中心嘗試有成的新模式,有資金合作、各自又能明確分工接棒,堪稱完美的互補。這項新藥計畫也突破生技中心「先有成果,再找技轉」的典型做法,逆向操作在啟動研發計畫之前,就有承接技術轉移的生技業者允諾,將接手執行新藥臨床試驗後的各種申請手續,並投入相關費用。

汪嘉林執行長坦言:「我們不再只想研發出一種藥物技術,更大的企圖是要把這個新技術製成新藥,實際在臨床幫助患者治療、恢復健康,同時開創新藥的市場價值。」在這一次成功合作後,生技中心也積極調整內部資源對各項計畫的支援分配,能創造專利、有差異化的項目,將優先獲得最多的資源挹注,全面實踐「清水變雞湯」的任務使命。

轉進臨床試驗 新藥上市可期

而在獲致初步成果、泰緯接手第三棒之後,生技中心仍持續編制人員、規劃第二代藥物的改良開發,以期產出更好的結果,用以治療不同癌症。同時還採取「雞尾酒」的概念,與現有藥物搭配使用,持續做不同的分子組合,產生其他新發現。

綜觀本計畫,從標靶發現、藥效最佳化、臨床前藥物開發,到即將進行的臨床試驗,都由國內產學研界完成,無疑是向國際展示臺灣整體新藥研發能力的最佳典範。

隨著Tai-1預定2012年底完成在美國與臺灣兩地的臨床試驗申請,汪嘉林執行長表示:「屆時,我們將走完臺灣生技產業史上第一次的first-in-class新藥臨床前開發之路。我相信,Tai-1成功上市的機會極大,將可救助癌症病患、為人類健康做出更實質的貢獻,也將創造最大經濟效益。」

 

感言: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執行長 汪嘉林

生技中心扮演臺灣生技醫藥發展之第二棒角色,補足產業價值鏈之缺口,向前銜接優質的基礎研究、向後進行商品化、產業化之工作。泰緯則為以新藥研發為導向之新興生物科技公司,專精於抗癌藥物開發。為開發出臺灣第一個嶄新新藥,我們一起銜接李文華院士發現的新標靶與先導藥物,進行高價值的first-inclass抗癌新藥開發。研發團隊在1年半時間內彼此充分配合,成功開發出候選藥物Tai-1,預計將於2012年進入臨床試驗。

一年多以來,研發團隊每月定期開會,討論研發成果與研發方向。泰緯的劉耀南博士與其同仁之積極參與,是本計畫順利推動的主因。生技中心的同仁,在開發過程中展現了對整個計畫的熱情,終有極佳成果。Tai-1不僅活性佳、毒性低,且為口服藥物,具有諸多優勢,除可治療多種癌症外,在臨床前試驗中亦顯示出治療triple-negative乳癌與肝癌之潛力。本藥物成功上市後,將創造每年10億美金以上之銷售額,攻佔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unmet medical need市場。本計畫由標靶探索、藥效最佳化、臨床前評估與即將進行之臨床試驗,皆由國內產學研界完成,將向國際充分展現臺灣整體之新藥研發能力。感謝經濟部技術處與各位委員的肯定,生技中心與泰緯公司將繼續推動本計畫,希望可以對人類與國家做出貢獻。

檔案下載

  • 第一屆 國家產業創新獎 交鋒-上冊 PDF4.96MB,下載55次
  • 第一屆 國家產業創新獎 交鋒-下冊 PDF4.17MB,下載39次
  • 發布日期:2022/01/22
  • 最後更新時間: 2024/05/06
  • 點閱次數:110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