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福助針織股份有限公司

面對全球化的競爭,地區型中小企業在追求技術突破及創新時,最常出現「資源不足」的困境;位於彰化縣社頭鄉的福助針織就是一例。但靠著異業結盟的方式,福助針織成功開發機能性壓力襪,不但為社頭鄉這個傳統織襪產業聚落引進活水,預估也將帶動近新臺幣6,000萬元的產值,更拿下本屆地方創新引擎典範獎。


提振織襪產業異業結盟 注入研發活水

地方產業創新引擎典範獎-主導團隊:福助針織股份有限公司《彰化縣保健型抗靜脈曲張及抗菌抑臭機能性製襪技術研發聯盟計畫》



文/ 李惠琳

踏進彰化縣社頭鄉,處處可見襪子工廠,據了解,國內有7成以上的襪子都來自這個面積僅36平方公里的小鎮,稱這裡為「襪子的故鄉」一點也不為過。別小看這一雙雙襪子,在80年代也曾為社頭鄉贏得「襪子王國」的美號;當地人更有一句俚語「剃頭婆,看面水;社頭兄,相大腿」,顯示襪子在社頭鄉一種非常獨特的產業文化。

但80年代織襪產業為社頭鄉帶來的繁榮景象,到90年代卻面臨嚴峻挑戰。因為開發中國家挾其勞力成本低廉的優勢低價搶單,使國內外銷訂單急速萎縮;而2008年美國貿易配額制度完全取消後,情勢更加嚴峻,中國低價商品充斥市場,逼得許多臺灣紡織業者紛紛選擇到大陸或其他東南亞地區設廠,形成一波外移潮;而留下來的,便積極思考如何轉型或升級。

從1985年即以「華貴」牌打開國內絲襪市場的福助針織,便是大量紡織產業外移時,少數堅持留在臺灣的廠商,「我們算是比較幸運,有留在臺灣的競爭優勢,」福助針織總經理魏平祺說。

在織襪產業中,大致可分為「粗襪」及「細襪」兩大產品,所謂「粗襪」,是以棉、麻、毛等天然纖維做為原料, 產出棉襪、毛襪等;而「細襪」則是使用人造纖維,產出絲襪。受限於原料的體積不同,粗襪的勞力密集度遠大於細襪,而臺灣的化纖技術又比大陸進步,原料取得也有價格優勢,因此縱然大陸有人力成本的優勢,但對原料成本佔3~4成的絲襪業來說,「臺灣生產還是很有競爭優勢」。

但一時的領先,並不能確保永遠勝利,魏平祺深切知道,如果不趕快進步,一定也會被趕上,因此積極思考技術上的突破及創新。「創新絕對是企業永續經營的關鍵條件,尤其必須投注心力在產品研發上。」他說。

只是,要投入產品研發,「技術」和「資金」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技術能力的養成並非一蹴可幾,國內的織襪工廠過去皆以製造為主,且大多屬於地區型的中小企業,規模不大,許多甚至是由家庭代工轉型而成,「研發能量不足,是國內織襪業者普遍面臨的問題,」魏平祺點出該產業困境。

以福助針織來說,雖然已是社頭鄉較具規模的織襪工廠,擁有從原料、織襪、車縫到染整的一貫廠,但真的要投入產品研發,仍欠缺人力、資金及不同領域的專業能力,像此次所開發的「壓力襪」即是一例。

壓力襪市場紊亂 找出新路

談到「壓力襪」的開發,魏平祺提到多年前在一場織襪公會的聚會中,與會講員半開玩笑地說,「穿你們製造(指國內製造)的壓力襪,隔天腳一定會更酸,但國外的就不會。」這件事刺痛已是家族第三代在織襪產業耕耘的魏平祺,「如果連自己人都不支持,這個產業怎麼有希望。」

但仔細去看市面上的壓力襪,品質確實良莠不齊。因為在低價競爭中,大家想的是怎麼降低成本,自然會忽略品質,最後造成劣幣驅逐良幣,身為絲襪品牌大廠,福助秉持「保護消費者健康、維護產業聲譽、提升產業素質」的使命感,決定全力投入壓力襪的研發。

一開始,從最基本的病理層面去瞭解造成靜脈曲張及血栓的成因。帶頭研究的魏平祺侃侃而談,「人的血液往四肢流動後必須再回到心臟,但站立時受到地心引力的影響,讓血液比較不容易回流,因此久站或是心臟機能較差的老年人,就容易造成靜脈曲張,久而久之甚至有血栓的危險。」而壓力襪就是藉由在不同部位施以不同壓力,由下而上,壓力由大到小,讓腳部血液能較順利地往心臟送。

隔行如隔山 尋求外部資源

瞭解了基本原理,但要達到壓力襪的效果,就必須使用化學成分,這對擅長絲襪生產的福助來說,是全然陌生的領域。所謂術業有專攻,「對於非自己核心的業務,要達到最好的綜效,不是自己再跳下去做,而是尋求外援,進行資源整合。」

認清瓶頸,福助開始尋求外部資源,找上工研院材化所是第一步,而在工研院的協助及引薦相關業者後,有了第一個「保健型抗靜脈曲張及抗菌抑臭機能性製襪技術研發聯盟計畫」,並成功獲得經濟部科專計畫的補助。

該計畫由福助針織主導,結合金福隆、旭傑貿易及台美檢驗公司的研發能量。其中,金福隆專精於創新機能素材之精練、染整加工各類纖維製程技術,引進具環保、高生物分解性之精練染整助劑,全面性改善加工製程所衍生之環保問題;旭傑貿易屬於特用化學廠,專門生產Silicone及特殊功能性加工及塗層,多年來以提升紡織功能性及附加價值的研發為主要發展方向;而台美檢驗則是從事食品、藥品、環境、水質、獸醫、醫學、化妝品、生物戰劑等全方位微生物檢驗中心。

對福助來說, 藉由產業上下游的垂直整合,把相關廠商拉進同一個計畫裡,不但可以提升研發能量,在研發時程上也比較快。而對合作夥伴來說,藉由此次計畫跨入織襪領域,也成功做到市場開發,魏平祺笑稱,「這絕對是個雙贏的策略」。

當然, 廠商之間從全然陌生到成為親密戰友,過程中也少不了要不斷磨合及溝通,像是「需求面與技術面」的落差、對品質、時程…等的認知不一等,都是常發生的狀況,「但只要雙方都具誠意溝通,彼此都有為這個計畫努力的共識,問題通常都能一一化解。」

起示範作用 活絡產業發展

在產品研發的過程中,不斷嘗試失敗是必經路程,但經由討論、思辨,卻往往能激盪出一些創新的想法或始料未及的成果。

魏平祺談到,在進行壓力襪最重要的壓力值測試時,就發生「同一部位壓力值每次測都不一樣」的結果,原因在於絲襪本身有縱向及橫向的延展彈性,如果使用者在穿絲襪時往上拉扯的力道不同,就會造成同一部位有不同壓力值的情況。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發團隊來來回回花了半年的時間,最後找出的解決之道,是藉由織布技術來固定絲襪縱向的延伸性,好讓壓力值維持在同一水準;而這種作法目前還未有其他廠商使用,也讓福助意外取得「In-Lay導紗」的專利。

在產品設計上,福助不但強調品質,也講求創新。目前市面上的壓力襪通常分為三段式壓力,包括從大腿、小腿及腳踝來施壓;福助在研究靜脈曲張個案後,發現有些人靜脈曲張是發生在腳背,為了能讓產品的輔助性更周全,於是在大腿、小腿及腳踝外,加進「足部」施壓,成為四階段壓力設計。

另外也加入「抗菌抑臭」的機能性,因為壓力襪本身對腳部包覆性較強,加上化學纖維比較不易吸汗,長時間穿著容易有細菌滋生;於是在製程中導入抗鬚髮癬菌加工製程,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及鬚髮癬菌的滋生,並導入高異斷面T3T纖維,結合福助SCY密織織造技術來增加襪品的透濕性。

魏平祺表示,經由此次計畫開發的保健型「機能性壓力襪」,產品附加價值較傳統絲襪提升了100%以上,且預估市場規模將達到新臺幣6,000萬元。在技術突破創新後,福助將繼續思考行銷策略的創新,他透露,這項壓力襪商品,下一步將進行臨床測試,並與醫療院所及其他通路業者合作推進市場,屆時可望創造新臺幣10億元以上產值。

此次異業結盟的成功經驗,也讓福助未來更勇於投入各種創新計畫,與其他領域進行合作,魏平祺同時希望此模式能對織襪產業起帶頭作用,讓其他業者也能善用產官學研的豐沛資源,藉由整合創造出一加一大於二的研發能量,迸出更多研發的創意火花。

 

感言:福助針織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魏平祺

由本公司福助主導,聯結異業能量所形成之研發聯盟計畫榮獲“第一屆國家產業創新獎團體類地方產業創新引擎典範獎"。福助運用創新異業聯盟方式,以本身織造技術,聯結染整製程公司-金福隆、特化品加工-旭傑公司以及機能檢驗認證-台美公司,並與工研院技術合作,透過整合各團隊間的之專業技術能量,讓本土研發資源產生加乘效果,成功開發出具高附加價值之保健醫療抗菌壓力襪品,並受經濟部及評審委員青睞與肯定。

此次聯結金福隆、旭傑、台美及工研院各自專業核心能量,以共同研發架構方式開發具國際競爭性商品,除提昇本公司研發能量,亦開創襪業與異業結盟,分工合作之先例。同時有效性地整合本土化研發資源,相對帶動地方織襪產業對國際醫療襪開發及投資之高度關注,達到產業技術升級轉型之效益及邁向永續經營之理想。

對團隊而言,得獎是喜悅,也是期許;是鼓勵也是壓力;是肯定更是責任。所謂「任重而道遠」,未來的路依舊崎嶇難行,將面臨的環境仍是充滿挑戰。相信本次獲獎,猶如“榮譽的瑣",將繼續鞭策我們不停往前邁進,以締造像我們國家一樣的百年基業。

檔案下載

  • 第一屆 國家產業創新獎 交鋒-上冊 PDF4.96MB,下載52次
  • 第一屆 國家產業創新獎 交鋒-下冊 PDF4.17MB,下載37次
  • 發布日期:2022/01/22
  • 最後更新時間: 2024/05/06
  • 點閱次數:90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