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台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第七屆-產創專輯-台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組織類)2

台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績優創新企業-一般企業組


水泥廠融合在地 部落經濟與環保並進

花蓮最北邊的秀林鄉和平村,是台泥「港電廠三合一循環經濟園區」所在之處,有台泥和平廠、和平電力公司與和平港;這個村落也是蘇花改通車後的第一站,原住民部落安身立命之地。為促進產業與地方的共存共榮,台泥將和平廠部分場域對外開放成立台泥DAKA,增進台泥與一般大眾的交流,也帶動了地方創生,形成部落經濟。

「台灣水泥在花蓮最北的村落『和平』設廠20年,這裡是太魯閣族的部落,我們在這裡生活,我們的員工有很多和平居民,也有員工因為台泥和平廠成為本地的居民。」瀏覽台泥DAKA 園區的官方網頁,這一段話分外動人。

DAKA,來自於太魯閣語「瞭望台」,園區之所以採用取名稱,意謂原本隱藏隔閡的雙方,不再只有坐著對視,而是選擇一起登高遠眺,給彼此一個機會,共同瞭望未來,取「台泥與和平一起瞭望未來」的深意,企業發展就在與當地共榮的過程中,找到希望。

台泥和平廠區建有「和平生態工業港」、「和平電廠」以及「和平水泥廠」,這是亞洲首創「港電廠三合一」的循環經濟園區,為台泥獨創跨產業資源利用,零廢棄物、低碳排的循環經濟示範基地。

對於環保及循環經濟,台泥做了很多,然而外界似乎並不瞭解。台泥內部探究原因,認為過去的交流多僅著重於產業面,與一般大眾的溝通需再加把勁。

打開工廠大門 歡迎親眼見證

就水泥業而言,民眾對水泥的普遍印象僅限建築建材,對於水泥產品與應用的了解偏低,對於水泥品牌更是相對陌生。

「然而,水泥行業與農業、漁業、畜牧業一樣,是一個取之於大地,用之於人類文明的事業,卻因為其特殊的生產方式,使得社會大眾對水泥業產生誤解。」台泥董事長張安平曾如此表示,並且主張應主動出擊,積極與大眾溝通,促進行業與社會的雙向對話與交流。

於是,為了讓外界能夠更了解台泥從環保出發的「所作所為」,且台泥希望能為和平的地方創生貢獻力量,於是決定師法日本川崎工廠的「光之都」,以及丹麥的卡倫堡工業園區,於2019 年第4季投入新臺幣2 億元,將和平水泥廠區部分場域對外開放成立「台泥DAKA」,讓民眾可以隨時走進工廠,親自見證台泥的環保努力。

誠如台泥董事長張安平所言:「工廠不會是獨立存在的個體,它始終會跟周遭的社區連結在一起,成為社會的一部分,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應該讓工廠不僅是可生產產品的地方,也可以是休閒園區,一個傳遞知識的教室,典藏藝術品的博物館。」

建置台泥DAKA 打造重工業觀光工廠

走進台泥DAKA,遊客可以看見從歐洲引進的東亞首座大型戶外太陽能發電裝置藝術—和平花(smartflower),隨著太陽角度旋轉發電,供給台泥DAKA 內的願景館及T-BAR 使用;園區中央則設置雨水循環的音樂噴水池;由全球十大植物園之一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所規劃的百鳳園,這是世界唯一集合上百種鳳梨科植物的綠廊帶。

園區也設有DAKA 市集,邀請和平村與澳花村當地村民創業設攤;另有星巴克、7-11 複合商店等;且能近距離觀看「DAKA 開放生態循環工廠」的運作,這是臺灣首座獲經濟部工業局觀光工廠認證的重工業工廠。

台泥是臺灣傳統水泥產業有史以來首先將工廠大門打開讓民眾參觀的觀光工廠。「一邊從事生產水泥,一邊讓人家參觀,一切透明化,透過這樣的做法,我們希望社會大眾去除對水泥產業的刻板印象。」台泥資深協理葉毓君說。

集合各種元素打造的台泥DAKA,於2020年1 月正式開幕以來,至2021 年底已有417 萬人來此一遊。

值得一提的,根據臺灣最知名的大數據平台「DailyView 網路溫度計」對臺灣觀光工廠進行的網路聲量統計(2020/01/01 ~ 2020/06/30),DAKA 園區在149 間觀光工廠中脫穎而出,成為話題冠軍,獲得2020《網路口碑之星》觀光工廠「傑出人氣獎」,其中又以「生態永續」為最熱門的話題,聲量佔比高達64%。

邀請部落及企業 一起做更好的事

除了提倡環境教育之外,台泥DAKA 更結合在地文化,創立DAKA 市集,傳承原住民傳統技藝與特色美食文化,打造部落經濟。台泥近期也輔導了DAKA 市集中的部落手作達人,在疫情期間開設自己的Pinkoi 設計網店,向外推展。

台泥DAKA 於2020 年1 月開幕以來, 不斷致力於協助鄰近聚落的地方創生,希望台泥DAKA 吸引的人潮有機會外溢到部落,鼓勵更多在地青年回鄉發展,並扶持鄰近聚落也有機會發展出特色旅遊等產業。

台泥DAKA 新聘任的導覽員以及清潔服務團隊均來自當地,園區內的工作機會,也讓不少部落青年決定回鄉傳承自己部落的故事。此外,園區內的DAKA 市集也邀請部落居民前來擺攤,為園區帶來嘉年華式的熱鬧,也啟動部落居民的創業動機。

例如部落媽媽教室帶著部落婦女做織布、飾品等,這些創意商品在DAKA 市集非常受到遊客歡迎。因為市集,部落媽媽們有了謀生能力,部落傳統織布手工藝,也能繼續傳承下去。「這個園區從無到有,是台泥與鄰近的好朋友,花蓮和平村、宜蘭澳花村村民共同攜手創造的成果。」在台泥DAKA「一起做更好的事」紀實影片首映會上,台泥董事長張安平感謝說道。

葉毓君也提到,「我們將部落居民視為夥伴,不是台泥為他們做了什麼,而是他們與我們共同做了好事。」台泥未來仍將持續推動產業結合部落,將和平的美景、人情,一起傳遞出去。

關於「一起做更好的事」,台泥還拉著企業夥伴一起來,例如在DAKA 園區內有星巴克和7-11 複合店,這可謂和平當地盛事。說動統一集團前來偏遠地區共襄盛舉很難嗎?雙方只要有共識,一切就水到渠成。

在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與統一集團董事長羅智先兩位最高領導者的親自洽談下,雙方擁有共同的企業社會責任理念(CSR),約莫十分鐘就敲定合作事宜。就如同台泥打造DARK 園區不為營利,園區內的7-ELEVEN 與星巴克也將提撥營收的固定比例,投入和平國小教育基金專戶。

台泥與雲朗觀光集團則是進行地方創生方面的合作,協助部落一起開發低碳單車旅行,且將培力更多部落青年取得獨木舟、SUP 等專業證照,希望帶動更多旅客走進和平澳花,對地方發展帶來更多可能。

利用水泥窯高溫 處理花蓮的垃圾

未來,台泥DAKA 園區二期將興建DAKA 再生資源利用中心,加上和平廠水泥窯,將協助花蓮處理垃圾。

是的,水泥窯的高溫除了能煆燒製成水泥外,竟然還能用來處理垃圾。這項技術其實在歐洲、日本已行之有年,在臺灣,經由台泥的努力,和平廠的「花蓮縣水泥業(窯)協同處理廢棄物民間自提BOO 案」終於在去年(2020)9 月通過花蓮縣環保局的審查,將成為全臺灣第一個利用水泥窯高溫協同處理花蓮垃圾的水泥廠。

水泥窯協同處理(Co-processing) 是國際級最科學、有效的技術,利用「高溫」將廢棄物資源化、無害化再利用,不但處理廢棄物問題,同時替代水泥製程所需原料。與一般焚化爐不同的是,水泥窯平均溫度是1,300 度以上,較垃圾焚化爐約850 度的溫度更高,代表分解廢棄物的能力更徹底,有害物質殘留的可能性就愈低、無臭無味、且不會有底渣,甚至能有效分解戴奧辛。

目前花蓮縣33 萬人口每日產生160 噸垃圾,花蓮縣境內沒有垃圾焚化爐,垃圾需要運至宜蘭利澤焚化爐焚燒,然而2020 年底利澤焚化爐開始減收花蓮垃圾,以致花蓮上百噸垃圾面臨無處可去的困境。

台泥DAKA 再生資源利用中心已於今年(2021)8 月開始動工,台泥不以營利為思考,投入40 億元以上經費委託世界前十大設計事務所規劃,採用最先進的設計,預計2024 年完工後,台泥DAKA 再生資源利用中心加上和平廠水泥窯,每日最高可處理200 噸垃圾,協助花蓮解除垃圾危機。

全臺第一個利用水泥窯高溫協同處理花蓮生活垃圾的台泥 DAKA 二期計畫 - DAKA 再生資源利用中心,已於八月動工,台泥為了打造世界級指標環保建築,不以營利為思考,投入 40 億元以上經費委託世界前十大設計事務所規劃,採用日本川崎重工最先進的設計,未來台泥 DAKA 二期將成為全台最大的開放環保園區,處理垃圾與廢棄物的建築可以做到無臭無味,民眾甚至可以進入參觀,登高俯瞰太平洋,在處理垃圾的建築物中享用咖啡,台泥希望處理垃圾的場域,與環境相融合,對旅客以及周遭居民也是友善的設施。台泥 DAKA 一期從去年1 月開放至今,已經吸引超過 350 萬人次旅客,證明運作中的水泥廠,也可以受到民眾青睞並且 24小時透明開放。

好回收、好和平 內化環保思維

不誇張地說,水泥窯高溫能夠將垃圾化為無形,然而,要解決廢棄物氾濫問題,仍需從源頭減量開始做起,必須將資源回收分類的觀念內化為每一個人的思維,才不會發生在山巔海角總是會看到寶特瓶、塑膠盒等令人心痛的情況。

「廢棄物只要回收得宜,透過新科技的處理,廢棄物能夠重生再利用,實現循環經濟。」葉毓君說。

台泥以實際的行動,倡導源頭減量、落實分類回收以及循環再利用觀念,且為了鼓勵每一位公民都要善盡自己的社會責任,台泥發起了「好回收,好和平」行動,於DAKA 園區設置寶特瓶、鋁罐、手搖杯與電池的智慧回收站(GEMMA),同時,和平廠也引進大型廚餘處理設備。

智慧回收站結合APP,讓投遞紀錄能集點,使用者可至DAKA 內的7-11 門市折抵現金,以此吸引大家用心做回收。廚餘回收處理設備,則是將DAKA 及和平村餐飲小吃店所產生的廚餘,集中回收處理以細菌分解,讓廚餘轉變成一包包土壤改良材,供周邊村民免費使用於植栽上。

「我們在水泥廠裡開闢了一處開心農場,邀請部落婦女、小學生來種菜,採用廚餘轉化的土壤改良材,長出來的蔬菜非常的好,不用再澆農藥了,大家種得開心,也吃得開心。」葉毓君強調種菜不是目的,透過身體力行認識廢棄物的回收再利用價值,進而願意投入資源回收行列,才是台泥做這些事的目標。

工業,曾經是人類發展的推手,但是工廠給人的印象卻常常是巨大、有距離感,甚至對於環境是有傷害的,而透過DAKA 園區的成立,台泥要向世人證明工廠與環境可以「和平」共存,且在企業善盡社會責任的理念基礎上,將能為地方立起一座DAKA(瞭望台),一起望向美好的未來。

創新秘笈BOX

台泥「港電廠」三合一循環經濟模式為整合台泥和平廠、和平電力公司與和平港公司成為循環應用模式,以此為基礎成立「台泥DAKA」,透過水泥廠的開放,讓社會大眾能真正了解台泥的環保作為。

以「台泥DAKA」為平台實踐地方創生,台泥提供創業輔導課程及資源,協助在地居民創業,以帶動原鄉文化特色發展,據統計,2020 年1 ~10 月,台泥DAKA 市集部落商家月營收平均10萬元。

在營運方面,台泥DAKA 團隊結合內外部資源,由台泥花蓮和平廠成立專屬台泥DAKA 的全新部門,並由廠長帶領督導,同時也在和平村內招募新進人員擔任園區導覽員。台泥亦充分整合集團資源與人力,支援財務、社群行銷、水電、景觀維護等工作,共同打造「台泥DAKA」成為蘇花改的重工業觀光工廠。

得獎感言-台灣水泥(股)有限公司 台泥DAKA 開放生態循環工廠 胡曉君環境導覽員

台泥認為,此獎項不是代表公司本身,是屬於與和平水泥廠一起努力的周邊部落之榮耀。

「我是部落婦女,台泥DAKA 導覽員是我人生第一份正職工作。」

DAKA 市集的設立,讓部落婦女們的手工藝作品有地方可以展示,婦女因為有了收入更願意求新求變,也更有自信;對部落的小朋友來說,很難想像在偏鄉可以近距離看到太陽能發電設備暨裝置藝術,他們也很詫異,水泥廠的高溫竟然可以將廢棄物變成有用的物質──台泥DAKA 就像是個戶外教室,讓我們的孩子可以吸收更多新知。

台泥DAKA 帶給部落一股向前走的動力:原來旅客願意在和平停留、原來我們是有潛力的。台泥DAKA 打開工廠大門,讓部落許多人重新看待工廠,老一輩的婦女參加導覽遊程也會聊到台泥,『覺得董事長很勇敢,願意帶我們去看礦山、進工業港,顯示這絕對不是亂七八糟的公司。』

檔案下載

  • 第七屆產創獎專輯_蛻變邁向新世代的致勝之道 PDF61.33MB,下載103次
  • 發布日期:2023/07/01
  • 最後更新時間: 2024/05/06
  • 點閱次數:34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