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佛羅股份有限公司
達佛羅股份有限公司
卓越創新企業-中小企業組
專精機電整合競逐全球高階五軸機市場
從加工機出口貿易業務起家,成立逾40 年的達佛羅歷經多次轉型,現已成為亞洲第一品牌的高階五軸機製造商。近來,結合工業4.0 的數位化、智慧化升級,達佛羅已設定了更宏大的目標,將朝全球高階五軸機10% 市佔率邁進。憑藉著重視研發,努力不懈的精神,達佛羅為工具機產業寫下了追求創新的成功故事。
達佛羅公司是由董事長張錦鋒博士於1979 年成立的。早期,在工具機尚未朝數值控制(NC) 發展的年代,張錦鋒從傳統機床的出口貿易做起,並鎖定北美市場。而公司的英文名稱「Buffalo( 水牛)」,也是根據美國朋友建議,以其強壯耐操之意而命名。
然而,1980 年代,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政策興起,實施了自動出口設限(VER),也就是配額限制的做法,衝擊了包括國內工具機在內的許多產業,成立不久的達佛羅也受到了波及。為了因應環境改變,張錦鋒只好轉而朝向歐洲市場發展。
不過,對於講求精緻優雅的歐洲市場而言,Buffalo 這個名稱顯得太過粗勇,影響了客戶對產品的第一印象。因此,基於精密加工機械的想法,張錦鋒正式註冊了「Microcut」為品牌,逐步地拓展歐洲市場,終於以其專業技術與產品站穩了腳步。
之後,從1990 年代迄今,順應著工具機產業以及整體經濟環境的改變,達佛羅不斷地轉型、成長與茁壯,從單機到自動化生產, 從三軸機到五軸聯動高速精度產品,從銷售機器到最新的智能解決方案建置,儘管過去鮮少在媒體曝光,達佛羅卻另創「AXILE」品牌,低調地成為全球高階五軸機的第四大廠商,為臺灣的中小企業樹立了創新致勝的典範。
自創品牌 站穩歐洲市場
從貿易商轉型為目前的智能五軸機供應商,達佛羅的成功轉型,是張錦鋒一路辛苦打拼的成果。事實上,擁有電機背景的他,也是公司成立以來,多項關鍵技術研發的重要推手。
談起創業歷程,張錦鋒表示,初進社會時,先是在家族企業工作,也是從事加工機床貿易。但兩年後,因與家人想法有差異,便決定獨立門戶,自行創業。「當初口袋沒有錢,就從最容易入門的貿易開始做起,一開始便鎖定我所熟悉的工具機,出口至北美市場業務。」
在以「Buffalo」為品牌銷售幾年後,卻面臨了貿易配額限制的挑戰,出口業務將逐年下降。「那時我擔心,過幾年後可能就沒生意可做了!所以趕快調整目標,轉向開拓歐洲市場。」張錦鋒回憶道,「沒想到,這個適用於北美市場的Buffalo 名稱,一到歐洲便被我的經銷商吐槽,完全不適合。只好重新發想,為了強調公司的精密機械特性,才又註冊了Microcut 這個品牌。」這時,張錦鋒開始把重心全部轉移到歐洲,努力了解這個過去他並不熟悉的市場,慢慢地為公司奠定了基礎。
1995 年,工具機開始朝NC 產品(即:數值控制,Numerical Control)改變,不再以傳統手動機床為主流。這時,張錦鋒也開始向國內業者採購CNC產品(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外銷至歐洲,然而卻又面臨了新的問題。因為機台的電控部分通常是外包的,若客戶發生問題,供應商無法解決,而外包商又不負責售後服務。
「一段時間後,機台PLC、CNC 產品的電控部分常常出現問題;剛好我的背景就是學這個,不如就自己成立電控部門 ,幫忙工廠配電。」有了想法就立即去做,所以從1997 年就開始自建工廠、開始生產。
張錦鋒做生意在意客戶需求,與歐洲客人接觸期間,透過經銷商收集意見,才製作出符合在地市場規格特性的產品。「第一台BNC 系列車床非常成功,可以說是打進歐洲市場的里程碑,直到現在都還在銷售 。」張錦鋒分析這系列車床成功原因,不論是沒有程式編碼經驗、單純以機械原理製作工具的學生,或是年紀大、從傳統過渡至現代的技工,因為這組系統擁有手動輪軸,是入門級非常重要且易上手的工具,所以到現在都還在製造與販售。
突破紅海競爭 研發高速加工
當開始陸續推出產品,生意比預期得好,才發現原來工廠蓋太小了,但當時工業區的土地已額滿,第一個廠區蓋了兩年就開始再找新廠區用地,代表達佛羅的努力與拓展。歐洲是在意品質、價格合理且非常具有開發潛力的市場,從接觸後就成為達佛羅專營的區域,直到現在還是占公司營收的六成以上。接著陸續發展了銑床、車床、搪床等完整系統,銷售數字非常亮眼,經營生產了7 ~ 8 年後,發現很多臺灣廠商前往中國大陸去投資,唯達佛羅仍以臺灣為據點;其他外銷或大陸本土市場也在賣這類工具機,這代表這個產業進入了紅海了。
2000 年之後價格訴求成為市場主流,張錦鋒思索,要讓公司繼續走下去就得殺價供應商或對員工減少福利壓低人事成本,心中百般不願意,他開始思索如何突破?於是找出了「高速加工」的嶄新市場途徑。傳統的切削技術,使用的刀很深且重,運作時甚至有火花,代表著夠力,高速輕切削則是全新的切削觀念,當時在臺灣市場裡還沒有人嘗試,雖然效率提升,但同時將存在著主軸過熱、震動或軸向偏移的問題,將會影響產品精度。
張錦鋒花了很多時間思考如何騙過電腦,並控制住熱與振動的問題,這在當時是大膽又顛覆以往的觀念。「尤其是熱的問題最複雜也最難解決 ,因為這將會影響軸向與主軸心,讓精度和達成率降低。」他花了兩年時間,耐著性子慢慢摸索,終於靠著補償位移系統作用,找出了熱溫升模式,並用電腦補償位移補償,研發出達佛羅一系列的SMTTM 技術,也就是高速機械中的補償技術。
他解釋,重切削時有火花其實代表工件已經變型,然而操作切銷的人並不知道,再細加工後仍會存在部分問題;高速切削可以一次解決上述問題,也節省了後續加工成本。2009 年將這套技術真正商業化運用在產品上,增加的高速切削產品獲得歐洲市場歡迎,非常成功。
朝五軸機發展 打造全新形象
高速切削順利推展,接下來正是五軸開始萌芽階段,張錦鋒認真研究其中效益。發現不僅比高速切削效率更高,工件動能的刀距也變短,不僅更靠近切削點,轉速也可提升,將會是工具機未來的方向,所以毅然決然地投入。
研發五軸機的過程甘苦談非常多,因為以歐洲市場為主力,一開始張錦鋒就和歐洲經銷商合作,討論規格,並用歐洲關鍵零組件,主軸、工作臺等推出產品,初期40 台之後,發現電線的皮在兩個月後就被五軸運動時摩擦不見了,才發現原來使用的電線皮不耐磨,後來找到一間德國公司產品取代原來的電線,才解決這問題。「為了讓客戶滿意,那一年的歐洲員工過農曆年都不敢回家,直到問題解決了才回臺灣。」張錦鋒回憶地說。
張錦鋒點出臺灣廠商研發五軸機時,低階可以、高階困難的原因。關鍵點在於AC 軸工作臺機械,兩個軸心,買元件來就可生產,但只要加工精度不對,或只想靠補償來解決的話,就沒有辦法做到。高階五軸機的運動多了旋轉,軸心A 變C 中心點跑掉,精度較難掌控,而高速時需要使用的冷卻液和噴射方法也不盡相同,代表著整個機械系統的設計相當複雜,去除率會比原來低階的更高。加上處理殘屑是另一個問題,例如運用在航太產業裡元件需要的鋁合金上,若切銷使用不對的話機械就會漏水,切削液起泡等,這都是要做五軸機時要學習的細節,所以他後來決定有些零件直接向德國買。
達佛羅的五軸機在2010 年上市,在原本的高速架構上展現更高速的效率,讓其市場位階提升,產品數量穩定成長,很快就成為了臺灣最大的五軸加工機廠商。
工業4.0 數位智慧 創造更高附加價值
2013 年德國吹起工業4.0 旋風,也帶動起臺灣的產業智慧升級風氣,張錦鋒研究其益處,認為升級確有必要,所以比同業更早投入。工業4.0 概念關於data 管理,AI 人工智慧、IoT 等,畢竟五軸機十分昂貴,因此機械可靠度相對更重要,為了達到要求,達佛羅花了很大成本與時間在研究監控技術上,以電力電子為基礎的技術,開始朝數位智能高階五軸機進行。
張錦鋒解釋:「數位4.0 運用在機械上,可以監控到所有會磨損的元件,掌握狀態,當機械壽命變短時會發出訊號,準確告知或預測哪個元件發生問題,讓操作者有足夠時間處理或更換零件,靠自動化可以提升產品可靠度,也可以降低元件耗損成本,就是工業4.0 的精隨。」五軸機自動化後,可以收集生產資料,機台在得到資料後,可以做為經營管理的重要依據,在數位化管理中,由AI 分析出經營管理的依據以及執行上的策略,協助客戶達到數位化管理的目的。
依據智能化技術導向原則,達佛羅的產品滿足了汽車、航天、航太、模具和醫療等產業的自動化生產需求,推出了一系列符合工業4.0 解決方案;其中包含了達佛羅完整的高階五軸機系列產品,還自行研發出一系列智能監控軟體,取得及申請42項智能監控等技術專利,很快地,達佛羅的高階五軸同動加工機已經成為亞洲排名第一,依數量計,目前也是全球僅次於德國DMG、HERMIE 及瑞士GF+ 的第四大品牌。
朝10% 市佔率目標邁進
張錦鋒笑著說:「全面數位化、智能化是一條辛苦但正確的路。因為機械價格將比過往高了許多,自動化可以節省人力,其實客戶大約一~兩年就可以回收。所以我們還是會朝著智能高階五軸機持續發展。」越辛苦的路越要走,是使命也是樂趣與成就。
達佛羅自己的工廠也在三年前就將製造過程和生產數據數位化,在內部推行全方位智能化,在生產線上共有10 ~ 15model,經過AI 處理產出10 ~ 15 個模組後交給客戶,提升精度。目前美國市場對於智能高階五軸機的接受程度很高,歐洲市場也逐漸接受,高階五軸機對於達佛羅打開美國市場很有幫助,也證明了選擇智能化的路徑沒有錯誤。
張錦鋒表示,工具機產業在2020 年下半年逐漸回溫,達佛羅2 月底將舊廠之一打掉後,擴建的大雅五廠將於2022 年完工啟用,將可提升五軸加工機產能。而這廠區除了是智慧綠建築,也將遵循工業4.0 架構,實踐數位化生產。隨著擴廠計畫一一實踐,順利的話2026 年將可達成全球高階五軸機市占率10% 目標,值得期待。
創新秘笈BOX
為提昇產品品質、技術及組織核心競爭力,達佛羅致力研發相關創新技術,整合各項智慧技術元素的「智慧機械」並導入「數位智能自動化」以及「生產及製程數位化」,運用數據化管理提昇生產效率及組織管理品質。
達佛羅提供符合市場需求之適切功能及優異之智能技術,成功開發工業4.0 智慧生產技術及應用。透過機台監控模組收集各項數據,進一步分析與處理轉化成對使用者有用的各項資訊並透過視覺化圖表呈現。
達佛羅的創新技術可確保產品之高可靠度及高精度,了解產品的壽命進而做到可預測服務,確保機具設備持續加工製造,減少庫存,降低停機率,提升生產率,達到24 小時全天候運作之智能自動化,提昇企業競爭力和獲利率,提供產業智慧製造最佳解決方案。
得獎感言-達佛羅(股)公司張錦鋒 董事長
達佛羅公司長年投入重大資源在創新發展,尤其在生產及製造數據化管理,使經營管理以數據為基礎不斷改善,而產品則朝第四代工業革命商品化,協助用戶達數位智能自動化,提高效益和競爭力。不斷地追求產品及技術升級和管理品質優化,帶領公司邁向國際化,更希望推動臺灣工具機產業智能化及標準化,提昇整體競爭力。非常感謝國家產業創新獎的肯定,獲卓越創新企業的殊榮是支持達佛羅穩定創新,持續改善的最佳動力。
檔案下載
- 第七屆產創獎專輯_蛻變邁向新世代的致勝之道 PDF61.33MB,下載108次
- 發布日期:2023/07/01
- 最後更新時間: 2024/05/06
- 點閱次數: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