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欄河微創文化有限公司【好書交換銀行的平台】
【好書交換銀行的平台】
團隊創新領航
牛欄河微創文化有限公司
以一本書 換一條老街、一座小鎮的未來
「石店子69 有機書店」以「不賣書,只交換書」的模式,開在關西老街上的老房子裡,書店很小,要活很難,但成立7 年來,小小書店憑靠著活潑的創意能量,以及清晰的核心價值,不卑不亢地與各種異業整合串連,使有機書店從一間書店,擴散至全臺10 處偏鄉,更成為推動在地社區改造的起始點,點亮了老街與小鎮,使在地創生成為可能。
偏鄉、老街、舊屋,幾個最偏離現代社會主流價值的要素,若要湊在一起,在其中成就一番事業,可能有點困難;如果這份事業,又是一間現代人早已不感興趣的實體書店,且主打著「不賣書,只交換書」,以物易物、以書換書,以推廣閱讀為使命,那麼,所有人接下來都將理所當然地提出一個疑問:「這間書店,如何活下來?」
活下來,對於8 年前,工作穩定,位居顧問公司高階主管的上班族盧文鈞,從來不是該關注的議題,2013 年,盧文鈞因承接新竹縣文化局「關西文創接區改造案」,而從臺中來到關西,在他憑藉社區規劃專業,完美活化沉寂多年的錦泰老茶廠後,卻被關西老街的紅磚拱廊,百年客庄老屋,慢步調的生活節奏,絆住了離去的腳步,他決定放棄原有工作,在此租間老房子當工作室,以承接企業顧問案為生,慢調地生活著,從都市叛逃。
以書換書 打造差異化創新
老房子是老街上的百年古厝,盧文鈞花了3個月整頓,保留原有的夯土牆、紅磚、長型木構閣樓,以不著現代痕跡的方式,修舊如舊。入住後,每天獨自在偌大的房子裡出入,久了,難免有些寂寥,就把家裡多到擺不下的書拿來填滿空間。書本一本挨著一本,罰站似的,難顯其珍貴,「畢竟是自己喜歡的好書,也希望有人來看。」好書交換與分享的概念,這時默默發了芽。
一年後,沉寂老街上有了新店,盧文鈞成立「牛欄河微創文化」,將工作室與書店結合,以老街舊稱「石店子」為名,再隨意地添上門牌號碼69,一間不賣書的書店就誕生了。來到「石店子69 有機書店」,只要找到想看的書,可以拿舊書來交換,再投入20 元銅板贊助書店,買賣就完成了。
交換與分享,是讓書店「有機化」的重要因素。就像這間老房子,以擦拭不去的歷史痕跡與現代人對話,二手書也一樣,句子旁劃下的線,對折的一角,不小心留下的咖啡漬,都在陳述一段歷史、一種心情或一番故事。書本經由分享,不斷流轉、旅行,循環再生,價值重現,彷若一顆種子持續地發芽成長,與新讀者激盪出新故事。
偏鄉、老街、舊屋,外加一間不賣書的書店,差異化特色讓「石店子69」躍上各大媒體,讓喜愛嘗鮮的遊客旅人,不遠千里湧進這條偏鄉老街,老房子一時人滿為患。
「這麼多人來這裡幹嘛?」盧文鈞略帶驚恐的問,對於書店,剛開始,他沒有宏偉企圖,沒有創辦使命,只能被人潮推著前進;持續經營3年後,他看到小小書店竟可創每月250 本穩固銷量,輕易超越一般的獨立書店,他知道,「差異化」就是這間書店特有的生存模式,於是自我期許,如何藉著書店,藉著交換,降低閱讀門檻,讓更多人愛上閱讀。
結合團隊與異業 擴大聲量
然而,只有一間店,擴散力不夠,影響力不足,經濟規模也太迷你,他必須從品牌經營著手,結合更多人共組團隊,共造品牌聲量。「這樣的書店,關西可以做起來,其他偏鄉也不成問題。」他分析,書店若開在市區,成本高、獨特性低,是紅海,開在偏鄉則是逆勢操作,獨特性反而容易被看見,「更何況,拜網路之賜,偏鄉一點也不偏呢!」
盧文鈞以無償方式,協助許多認同有機書店理念的創業者加入行列,從新竹關西,到新北貢寮老街米店、苗栗獅潭老舊公所宿舍、彰化埤頭農會倉庫…,5 年內陸續開設了10 間有機書店,一起把書店開進偏鄉。
有了團隊,品牌逐漸成形,為加速品牌擴散效應,他將各地有機書店串聯成一個聯盟主體,並聯合發展社群會員招募,推出「好書交換銀行」社群平台,一年2,000 元會員制,免費交換吃到飽,以減輕讀者負擔沉重的書籍購置成本;同時,藉由串聯,發展「以書換宿人文走讀」,會員可享有全臺10 個據點、一年至少12 次的旅行體驗機會;更與咖啡廳、民宿、飯店、藝術空間、甚至醫療診所等異業結合,陸續設立10 間「漂書站」,讓更多人能夠因此接觸書、翻閱書。
為豐富二手書源,盧文鈞與苗栗資源回收公司合作;為跨足網路平台,擴大觸及層面,他與跨思科技合作,將虛實整合,合作推出有機書店App;為強化曝光、為品牌加值,他更與超商合作,大膽進駐7-11 全臺5,000 多家門市,並以漂書站模式,於統一旗下的「馬武督度假飯店」插旗。有機書店的確很偏、很老、很小,但藉著團隊,透過跨界整合,就能將力量放大。
以舊創新 文化是門好生意
一般人是先有商業模式再創業,盧文鈞反其道而行,先建立品牌,品牌穩固後再談商業模式。然而在臺灣,高達4 成民眾一整年沒看過書,疲弱的閱讀率,使誠品、金石堂等大型連鎖書店,接連傳出結束門市的噩耗,環境如此險峻,有機書店如何憑著一本書20 元的贊助費,帶領10 間徒子徒孫一起活下來呢?
盧文鈞將視線移向老屋上層的長形閣樓。「許多人四處旅行,但從未睡在書堆裡吧!」他把閣樓整頓出來,做成民宿,白天樓下是書店,夜晚樓上是客棧,租屋資訊才剛放上網站,隔天就被一名香港背包客訂走了。
盧文鈞乾脆把隔壁老屋也租下來,掛牌「67 老街客棧」,沒有免費早午餐、不供應空調冷氣,只提供老闆一枚,陪聊天,聊彼此文化、聊老街歷史光華;老闆又兼導覽,推出「慢活小旅行」,帶領外地人認識在地文化,以豐富旅行內涵,創造溫暖記憶。盧文鈞將有機書店結合「民宿」與「慢活旅遊行程」,於是創立了第二個品牌「有機書店文旅」。
6年來,已有超過22國旅人來此停留,住房率高達7 成,營收更佔整體9 成,全臺10 間有機書店,目前已有6 間複製同樣的生存模式,照樣的「微」賺錢。
盧文鈞更開發各種饒富在地特色的文創商品,如,皮雕、筷子、冰棒等等;以及友善土地的農創產品,像是稻米、果乾、茶、芝麻油等等,透過書店販售以增加收益。其中最特別的是「牛耕米」。
書店賣米,沒想過吧!「重點是,要如何與品牌連結,說一個有關米的故事?」盧文鈞想了想,租了塊地,找了頭牛,開始以自然農法種米。他說,牛有牛脾氣,工作缺乏效率,種植過程很厚工,但牛耕是一種文化,有豐富的故事可言說,若與書店文化結合,兩者都有一點傻、一點拗,絲毫沒有違和感。產品推出後,果然引起許多消費者好奇,大夥都想嘗嘗牛耕的米與機器耕的有何不同,於是第三個品牌「牛耕米」也誕生了。
經營社造 帶動老街活化
透過文旅、文創與農創,以交換書為起點與核心的有機書店,活了下來;不多時,在這條不長的關西老街上,咖啡店、陶藝創作、手作舖、客家米食、自然染、藝術展演、設計師工作室、劇團,16家店,也陸陸續續「長」了起來。
盧文鈞認為,老街不能只有一個亮點,遊客逛完書店,必須有其他和書店一樣精彩有故事的地方可以去走走逛逛,才能創造豐富多元的旅行記憶,而這樣的記憶會吸引人不時回望,再次拜訪。藉由藝術人文工作者進駐,如今老屋們已脫離原本的破落樣貌,成為孵化夢想的文創空間,老街文創聚落應運而生,盧文鈞更希望,未來還要改造關西成為藝術小鎮。
在此居住已超過半個世紀的鄰居彭太太,親眼見證了老街的復甦:「這裡原本很沒落,小孩子長大後都到外地發展了,只剩下老人家守著老房子;但現在不一樣了,街上有燈光,有遊客出入的聲音,有孩子願意返鄉發展的消息,書店帶動了這裡,讓老街活了起來。」
老街活了,街區經濟也有了起色,「社區裡有很多像彭太太一樣手藝出色的媽媽,她們什麼料理都會!」盧文鈞集結強大的媽媽們,有人種菜、有人煮菜,在社區發起共好食堂,不拿政府補助,風風火火地經營了6 年;他更帶領居民共同參與老街文化體驗活動、老街市集等社區改造活動,凝聚社區力量,吸引遊客到訪,逐漸讓離家漂浪的孩子看見家鄉的改變,觸發回鄉發展的動機,有了新生活水,於是偏鄉小鎮也活了。
「石店子69 有機書店」從一間書店出發,藉著一個「點」,連結老街成「線」,以藝術造鎮成「面」,透過源源不絕的創意思維,有機書店讓一間老屋、一條老街、一座小鎮,從歷史塵埃中被喚醒,他們都活了。
創新秘笈BOX
盧文鈞表示,在與許多大型飯店提出「漂書站」合作計畫時,常常胎死腹中,「浪費空間、沒有坪效」,是許多企業拒絕的主要理由,他們通常認定,書店無法創造獲利。
「漂書站的設立,可以透過閱讀文化,幫助飯店軟化過於現代、冰冷的氛圍,為其品牌加值,這是看不見的獲益。」為降低疑慮,盧文鈞提出,先免費為飯店設計「皮雕房卡」的方式來進行合作,讓客人先體驗到產品或品牌所帶來的感動,提高購買意願後,再與漂書站連結,果然成效叫人眼睛一亮。
盧文鈞認為,東西上架就準備賺錢,是一般商業思維;先把故事說好,讓人感動、使人認同,再進行銷售,則是品牌的思維,而後者更需要一段醞釀與發酵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是異業合作時雙方皆須跨越的溝渠。
得獎感言-牛欄河微創文化有限公司 盧文鈞 執行長
感謝主辦單位與評審委員的肯定。
老實說,因為我們是文創產業的小公司,規模不大,能夠得獎真的是很開心。
我們所做的交換書這件事,一開始大部分的人不太清楚這是怎麼一回事,但慢慢地隨著越來越多人參與並成為交換書的社群夥伴之一。
得到這個獎某方面也希望藉由宣傳擴散的效益讓更多人加入閱讀的行列,畢竟現在3C 產品盛行,閱讀書籍的時間與比例都不斷地下降中,我們期待藉由交換書的方式降低閱讀門檻,能夠慢慢找回這群閱讀的人口,特別是小朋友的部分,閱讀是親子相處最好的時光,同時也能讓小朋友在大人的陪伴下,讓閱讀變成一種習慣。
得獎之後也讓我們更有信心地推廣閱讀,並吸引更多人加入有機書店的交換書會員,讓我們一起享受閱讀的生活。
檔案下載
- 第七屆產創獎專輯_蛻變邁向新世代的致勝之道 PDF61.33MB,下載103次
- 發布日期:2023/07/01
- 最後更新時間: 2024/05/06
- 點閱次數: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