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文 董事長
「不斷加值、不斷升級,這就是文創的精神。」 台灣文創 董事長 王榮文 一片廢墟,幾間殘破不堪的老房子,華山,臺灣第一個依照《促參法》委託民間經營的創意文化園區,在台灣文創公司竭力經營下,終於從荒蕪中破土而出,成為一種風景,可以欣賞;一所學校,可以學習;一座舞台,可以揮灑能量;更是一本忠實紀錄了所有努力軌跡的大書。華山二字,已成為臺灣文創產業的代名詞。 |
化荒蕪為繁華 十二年砌出華山文創基地
績優創新企業-一般企業組-台灣文創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1914年,日本酒廠在臺北華山釀出第一罈清酒,相隔近一個世紀,2007 年,台灣文創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與文建會(今文化部),依據《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 ( 促參法) 》,經過公開招標評選程序,簽定以ROT (Reconstruction 重建、Operation 營運、Transfer 移轉)方式受託經營「華山文創產業園區」,主要負責整修維護園區內的歷史建物,引入文創活動以活化產業遺址,並配合政策,扶植藝文活動及新創團隊。
2019 年的今天,台灣文創公司在華山釀出了一座由經濟部頒發的「國家產業創新獎」,12 年來的創新成果,有如以時間醞釀的一款好酒,散發迷人香氣。
「華山今論劍、創意起擂台」,金庸所題之字高懸於會議室牆上,象徵著華山的場所精神。華山是創意人的江湖,自恃創藝高強者皆可來此切磋較量,然而,江湖遠離廟堂,華山卻從廟堂而出,身負國家所賦予的任務;同時,身為一家民間企業,台灣文創又肩負了對股東和員工的責任。
政府有任務、產業有期待、企業要獲利,華山在各方關注與自我平衡中成長,前途看似艱險難行,台灣文創卻以各種創新思維,打造出一個既符合政策任務且兼具商業效益的經營模式,使華山成為國內外最具亮點的「臺灣文創產業旗艦基地」。
吸引民眾入園 有人潮才能獲利
「臺灣文創產業的旗艦基地」是政府對華山園區的定位,看似清楚明瞭,但因缺乏明確的政策要求,又讓人捉摸不定。政府出題,台灣文創如何解題?
「我們以三個指標來解題,達成了,就靠近旗艦基地這個定位。」12 年前投入華山經營時,台灣文創公司董事長王榮文就為團隊訂下了三階段指標任務—讓華山成為文化觀光熱點、文星匯聚之地以及創投家尋找標的之處,「這些年,我們總是用這三大指標自我檢驗。」
前5年,華山慘淡經營,2015年開始,華山終於轉虧為盈,許多人好奇華山獲利的關鍵,王榮文以兩個字總結這份好奇:「人潮」。
「一個園區以會(會議)、展(展覽)、演(表演)、店(店鋪)為主要號召,吸引人潮,華山可說是先例。」華山的策略是,舉辦各種不同型態的會展演,甚至免費支持「TEDX台北」在華山舉行,藉由多元活動累積不同類型的參與者,逐漸將人潮滾動出來,人來了,店就出現了,咖啡廳、餐廳、小店,都因為看到人潮匯集而願意來此設點。
華山團隊更透過新型態的策展模式,以「店展共策」為商店經營概念,店家進駐的同時,同步鼓勵進行活動的總體策劃,共同將華山打造成吸引人潮的文創- 體驗聚落,締造每月高達2,000 多場大小不等的「會、展、演、店」在此發生。
透華山因此成為一個提供年輕藝術家表演機會、創造未來文化的場所、年輕人最喜愛的文創平台,每年吸引超過3 百萬訪客入園,不但是全國熱門打卡地點,更是國際文青來臺必訪的文化觀光熱點。
名人出沒 吸引國際文青朝聖
「許多決策都是在有意與無意之間發生的,不是一開始我們就決定可以怎麼做,而是順著路,慢慢走出來的。」吸引人潮,光靠活動還不夠,如果導演、作家等文化明星不時匯聚華山,就有機會吸引、帶動更多新秀,如同60 年代的明星咖啡館,成為藝文人士聚集的指標性地點。
身為遠流出版社創辦人,王榮文的資深媒體人背景,使他運用名人行銷時,更顯得心應手,他特地邀請好友金庸、董陽孜為華山提字。「這個動作,表面上看不重要,但識別符號強烈的名人,可以對目標群眾產生一定的影響力。」
由於每天有各種會展演活動在華山發生,各方名人名家名師或明星,都有被活動「帶上山」的一天,他們的追隨者自然也將蜂擁而至,無意間,使華山成了「讓該相遇的人相遇」的地方;華山更有意地舉辦各種沙龍活動,藉由不同的文化內容,吸引愛好者與主張信仰的人,形成不同的社群,他們也在此相遇。
匯聚人流的最終目的是要成就品牌。「讓該相遇的人相遇」這句話,後來演變成第三階段目標「成為創投家尋找標的之處」。
「我們把訪客帶進來,讓作品與群眾對話,讓人才不會被埋沒。」也就是華山努力「打造平台」,讓文創工作者可以在此充分實踐藝術創作;並且讓團隊從實務中不斷「發現趨勢」,藉由這兩股力量,從市場機制中篩選出極具潛力的文創團隊,然後結合創投資本,以加速文創品牌育成,脫離代工,進而「成就品牌」。
孵化品牌 不斷加值與升級
在文創品牌化的過程中,長年觀察多元品牌發展歷程的台灣文創團隊,設計出一套文創品牌的經營模式,透過園區四種型態的展現方式進行市場溝通:「創意市集」適合品牌剛起步的商家;「文創聚落」則是市集的接續型態;「文創快閃店」適合輕熟階段的文創品牌;而當品牌發展到一個程度,需要以固定場域、固定時間,與消費者產生穩定關係時,便建議「品牌長期進駐」。文創品牌在各階段健康成長,整體產業得以快速發展。
「其中,快閃店可說是華山的一項創新應用,」王榮文說,快閃店提供較長租店面成本相對為低的市場機會,店家可藉此進行新商品測試與收集消費者回饋藉此調整品牌方向。事實上,快閃店並非華山新創,卻因為被華山運用得風生水起,從戶外貨櫃屋到市集,有各種不同的運用方式,而成了華山的創新。
非華山獨有,卻被華山發揚光大的還有街頭藝人。有人潮就有街頭藝人,但在華山,街頭藝人不只是表演,更著重藝術技能的精進,甚至組成「街頭作品實驗室」協會,時常聘請老師授課、國外團體交流以強化表演能量,並且每年舉辦成果發表,不但豐富了華山的藝術水準,更帶動打賞文化,傳遞給民眾,觀賞表演後應實質鼓勵藝術創作者的觀念,進而提高了街頭表演者的實質收益。
「提升打賞文化、精進表演技能,不斷加值、不斷升級,這就是文創的精神。」王榮文說,每一位街頭藝人、每一個攤位與店家都是一個品牌,他們在華山學習如何與觀眾、顧客互動,刺激他們不斷思考,如何更貼合市場需求,如何做到創新。
華山文旅學 協助地方創生
「一碗來」是華山合作的臺灣古早味特色麵館,針對年輕品牌,台灣文創團隊時常主動關心並提出建議,甚至每月固定的店家月會中,會特別設計各種經營講座,如,品牌包裝、顧客服務等等,以助其一臂之力。「在華山,絕非櫃位與百貨公司,或房東與房客的關係,只單方面要求提供服務成果;而是以夥伴關係,從根本上,扶植一個年輕品牌。」負責人郭倩妏說。
15年特許權,眼下只剩下3年了,但王榮文著重的不是還剩下多少時間,而是時間為他們累積了多少能量。經過12 年累積,台灣文創團隊的地方創生活化經驗,未來將轉化為「華山文旅學」,透過文創、旅遊和學習三大面向,與地方工作團體攜手共創,協助臺灣各地進行地方創生。
「在臺灣,每座城市都有閒置空間需要再利用,都有珍貴產業遺址和歷史古蹟需要活化,華山文旅學將是這3 年的重點工作。」這是在臺灣找標的。同時,台灣文創未來將結合矽谷專家成立創投基金,尋求有企圖、可量產且商業模式良好的標的,給予經營管理上的各種協助,「若順利續約,可繼續貢獻10 年,文創天使創投基金將是10 年內的重點工作。」這是在華山找標的。
無論還剩下多少時間,華山這罈好酒已非開不可,因為這裡累積了太多創意能量、歡笑淚水,催化了太多人與事與品牌的成長故事,打開這罈酒,讓華山的創新擴散出去,成就臺灣更多的創新。
感言:台灣文創 董事長 王榮文
首先謝謝經濟部和嚴謹的評審團,能夠從你們手上得到「國家產業創新獎」,我和華山1914 文創園區的文創經營團隊,都非常高興也感到無比光榮。
2007年5月,台灣文創聯盟獲選為華山文創產業旗艦基地ROT 案的最優申請人,11 月6 日台灣文創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與文建會簽約,依促參法及合約規定受託經營華山文創園區15+10 年。由於這是政府第一件文創園區促參案,當簽約雙方在建設性伙伴關係和履約衝突需要磨合時,又常面臨社會各界對文創公共性、公益性和專業性不同的聲音,11 年來文建會/ 文化部和我們工作團隊面臨的壓力並不小。所幸我們做對一些事情,也勇於創新突破,華山終已成為臺北的創意江湖。華山打造的文創平台足以滿足各方發現趨勢、樂在學習、成就品牌的需求。
每個城市都有閒置空間需要再利用,都有珍貴產業遺址和歷史古蹟需要活化。借助得獎,我衷心期待台灣文創團隊的經驗可以儘速創新轉化為「華山文旅學」,分享臺灣各地及華人世界。
圖片列表
相關連結
- 發布日期:2023/07/05
- 最後更新時間: 2024/04/29
- 點閱次數: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