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春明 董事長
「雖然陶瓷原料終有開採衰竭的一天,但人類的智慧與創新能力無窮。」 乾唐軒 董事長 于春明 熱愛唐代歷史文物「唐三彩」,乾唐軒董事長于春明投身陶瓷產業,一開始跌跌撞撞,後因研發「活瓷」專利技術走向創新之路,使水不只是水,變得更好喝、更有益健康;杯子也不再只是杯子,而是讓水活起來的載具;陶瓷,當然也不再是陶瓷,而是結合了科技的藝術,與現代人生活的連結更加緊密。 |
結合科技與藝術 賦予陶瓷新生命
績優創新企業-中小企業組-乾唐軒美術工藝股份有限公司
你我的日常,充滿了陶瓷。早晨,你盛裝稀飯的碗,午餐時擺放料理的盤,午茶啜飲咖啡的杯,晚餐烹調湯品的鍋,甚至,你所敬拜的塑像,以及承載你一生光華的罈……,人們對陶瓷的依賴,與一萬多年前的史前人類並無太大分別,只是,隨著時代推進,塑膠製品大舉入侵,國際間低價競爭,如今提及陶瓷產業,總不免傷感地添上「夕陽」二字,陶瓷工藝所帶給人們的典雅品味,也逐漸從生活中失去痕跡。
33年前,一位從事禮贈品生意的商人,參觀博物館時,無意間看見唐代文物「唐三彩」陶藝雕塑,他深深為其華麗的釉色與造型著迷,於是,于春明,這位對陶瓷一竅不通的商人,毅然決然地,從新店一間5 人小型工作室開始,一頭栽進了陶瓷業。
于春明對唐三彩的熱愛,不僅為他燒出了一個歷經33 年而不墜的品牌—乾唐軒;企業規模更從一間微型工作室,擴張為跨國企業,員工從5 名,增長為500 多人,行銷足跡橫跨臺灣、大陸、美國與歐洲等地。更重要的是,于春明把過去放在家裡收藏的藝術陶瓷,變成了跟著人移動,隨身攜帶的日用陶瓷。陶瓷,於是更加無處不在了。
成功開發活瓷技術 點水成金
創業初期,學機械的于春明,以陶瓷門外漢的背景,一切從頭學起。他以唐三彩仿品為創作核心,逐漸受到古董工藝市場肯定,無論國立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國立工藝研究所,都可看見他的創作,成為最佳仿古文物禮品。于春明於是成立設計研發部門,聘任專業設計雕塑師設計開發新造型,甚至將唐三彩與交趾陶、手工陶結合,創新開發「乾唐彩(TANGCAI)」品牌。
然而,受到大陸低價仿品擠壓,迫使于春明轉向企業社團的獎盃獎座、禮贈品市場發展。他將仿古文物帶進他最熟悉的禮贈品市場,把死氣沈沈的獎牌獎座,與文化氣息濃厚的乾唐彩結合,他的創新思維,使獎牌也有了收藏價值,于春明稱之為「中華獎牌」。中華獎牌一賣10 多年,卻依然逃不過跟隨者越來越多,市場被無情瓜分的命運重演,于春明知道,他需要再次創新。
他永遠記得那一天,1996 年,一位朋友拿出一張紙片,聲稱只要將水杯放在紙片上,紙片中的遠紅外線波就能與水產生共振,變得更好喝,「既然如此,何不直接將此功能做成杯子?」于春明反覆思想。經過三年研究,于春明以20 多種礦物元素為原料,成功將遠紅外線技術融入陶瓷製作中,這一種完全不含鉛鎘的新科技陶瓷,于春明稱它為「活瓷」(LIVEN)。
活瓷可釋放對人體有益的7 ~ 14微米遠紅外線和負離子,只要物體含有6%的水分子,就能與遠紅外線產生共振效用,進而改變水分子團結構,優化水質、提升飲品口感,「將活瓷與杯子結合,無論倒入什麼液體都能產生活化作用,就好像這個杯子是活的一樣。」于春明說明。
前進大陸 創新研發隨身杯
2000年活瓷品牌正式上市,以禮贈商及經銷通路為主,然而,臺灣市場胃納量有限,工資日益高漲,雙重壓力下,于春明決定進入大陸市場發展。未料,卻是一場既歡喜又痛苦的成長旅程。
隔年,于春明在大陸山東棗庄設廠,為打響名號,初期以參加城市展會為主,無奈產品叫好不叫座,雖然產品價值深獲肯定,但價格不斐,一般民眾無力負擔;再加上,于春明堅持不鋪貨、不寄售、款到才發貨,以保護自身權益,他形容,這「不接地氣」的決定,導致了長達三年,無生意可做的窘境。
困難與解方,有時靠得很近。沒錢做行銷,只能靠雙腳,到處參展,打響知名度,但棗庄位屬偏遠,當時,無論前往北京或上海參展,大眾運輸工具只能依靠火車,且一坐就是12 個小時。喜愛觀察人的于春明,火車上閒來無事,四處張望,發現大陸人有隨身攜帶一只空玻璃罐頭的習慣,罐內加入白開水或茶葉、中藥,一天以此為杯,從不購買瓶裝飲料,「這才是環保啊,」于春明讚嘆。
這個發現,促使熱衷環保的他再次投入研發,耗費二年時間,克服了陶瓷收縮率,以及陶瓷工藝與工業塑酯等異材質結合的問題,開發出業界第一個「陶瓷隨身杯」。因切合市場所需,2006 年,于春明就靠著隨身杯系列,從谷底一躍而起,藉著隨身杯,于春明把收藏用的藝術陶瓷,變成了可隨身攜帶的日用陶瓷,終於創造出業界難以超越的極致工藝。
從B2B 到B2C 讓產品自己說話
杯子罷了,能有多大不同?不同在於,杯子的內在是活瓷專利技術,杯子的外在是藝術陶瓷技術,「還要加入送禮的概念,」于春明認為,一個好的產品,如果自己用了喜歡,便會當成禮物送人,如何從自我體驗走向互動關係呢?「要有話題,」所以每只杯子,都有一個系列名稱,一個創作的故事或典故,以置入文化元素,賦予杯子生命,使產品有故事可說,有寓意可傳達,小小杯子也能成為人際關係的催化劑,無形中增加了行銷賣點。
剛開始由於活瓷未具知名度、昂貴且款式稀少,不受日用消費市場歡迎,「看不出與一般陶瓷有什麼差異,是銷售上最大的問題,」他表示,活瓷的優點需要加以闡述,並透過試喝體驗、負離子測試儀器等體驗行銷,強化產品訴求,「杯中飲品入喉,即可感受到不一樣的口感。」于春明說。
於是在2008年金融海嘯陰霾中,乾唐軒決定將B2B 的禮贈品通路,轉型為自營百貨通路專櫃的B2C 型態,以體驗行銷直面末端消費者,從研發設計、生產到銷售,採取一條龍垂直整合模式;時逢國際減塑、限塑環保議題推波助瀾,使乾唐軒的品牌知名度因此快速竄升,獲利也大幅增加,從一間專櫃,增生至今,兩岸已有約五十間直營門市、上百間加盟店及2,000多處經銷點。
乾唐軒更透過申請專利以墊高競爭門檻,各種專利一路從臺灣、大陸到日本、美國共16項;更委託工研院進行活瓷材料特性研究,並於Sustinere 國際期刊發表《電氣石之材料特性與植物生長之應用》;且每年固定提撥營業額5~6% 為研發基金,種種作為,就是要讓創新二字,成為乾唐軒狠拋對手於後的關鍵。
創新 讓陶瓷產業再次偉大
昂貴、易碎又不能保溫,乾唐軒的作品並非面面俱到,如何吸引龐大消費者追隨?「除了活瓷技術,設計感強烈,融合傳統與現代的設計風格,是消費者喜愛的主因。」
設計能量上,除臺灣與中國大陸皆設有研發設計部門,為拓展全球市場,乾唐軒更入股義大利知名設計公司Hangar Design Group,以戰略夥伴關係為前進歐洲市場佈局;並與施華洛世奇、北京故宮博物院、義大利佩姬古根漢博物館 (The Peggy Guggenheim Musuem)、米蘭文藝復興百貨公司(La Rinascente)等,跨界開發聯名商品,以提升品牌形象及國際能見度。
于春明甚至跨界投資入股「創淨科技」,這個強調將自來水電解後就能轉變成消毒水的工研院新創公司,以不使用化學劑、不污染地球的環保理念,獲得于春明認同。
創淨科技創辦人陳建宏博士,過去在工研院材化所任內,因協助于春明進行多項產品研究測試而結識,他表示,一般中小企業大多不願投入研發測試,因為既燒錢,也不見得可以看到成果;但于春明想法顯然不同,持續進行了長達5 年針對活瓷技術的各種研究,「他之所以成功,正是因為樂意投資於創新研究,且不放棄地持續研發,這種創新精神,值得年輕一代效法。」
雖然不斷研發創新,但乾唐軒堅持不變的,仍是「敬自然、惜萬物」的核心理念,因此近年來不斷投入將廢品回收再利用的研究,以及將活瓷技術更廣泛應用於日常生活中,開發活瓷壁磚、活瓷運動衫等等,讓活瓷日後造福更多人。
「雖然地球資源有限,陶瓷原料終有開採衰竭的一天,但人類的智慧與創新能力無窮。」是這份能力,使于春明走過事業低谷,經千錘歷百鍊,生命中火燒般的紋路,最後都成了品牌成功的最佳註解。
感言:乾唐軒 董事長 于春明
本公司很榮幸榮獲第六屆經濟部產業創新獎,這是政府對我企業在文創產業中創新的肯定,也是對我們工作的一種鼓勵。本公司創立於1986 年,創辦人于春明帶領全體員工努力打拼,目前產品除行銷兩岸外,並在意大利、美國市場積極推廣拓展。旗下的活瓷品牌系列以藝術文化為題材,運用現代設計理念和手法,以獨特的日用科技陶瓷帶給消費者健康的生活及不同的飲水體驗,並榮獲多國的國際設計大獎。本公司秉持以文化為主要的設計元素,並以「敬自然惜萬物」為核心理念,和節能減碳為目標,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結合設計和製作工藝,為創造現代人類更美好的生活而努力。今天有幸獲獎,將化為企業的動力,更加做大做強,並適時地承擔責任回饋社會。
圖片列表
相關連結
- 發布日期:2023/07/07
- 最後更新時間: 2024/04/29
- 點閱次數: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