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馮明惠 所長

工業聯網智慧解決方案團隊

「出發點是創造廠商間的夥伴關係,並建立一個高價值共創生態系。」

資策會智慧系統研究所 所長 馮明惠

全球工業結構正不斷改變,過去製造業多以技術垂直整合為主要利基,如今在第三波數位革命浪潮下,製造業開始發展跨垂直、跨領域技術整合的智慧聯網生產結構。為幫助臺灣廠商在這次轉型升級浪潮中搶得先機,資策會智慧系統研究所與研華攜手「工業聯網智慧解決方案」,迄今已導入多家企業,帶動數億元投資商機,未來發展可期。

 

打造聯網智慧生態系 一起邁向工業4.0

團隊創新領航-工業聯網智慧解決方案團隊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智慧系統研究所
【工業聯網智慧解決方案】


建構工業4.0環境已成全球產業發展必經之路。臺灣在全球製造業佔有重要地位,當然必須跟進推展。為了加速臺灣產業轉型升級,政府特地提出5+2 產業創新計畫,「智慧機械」即為其中之一,將成為驅動臺灣經濟再次起飛的核心動能。

為迎頭趕上世界趨勢,更響應政府推動智慧機械的政策,近年產官學研各界投入大量人力與物力,積極發展符合政策與產業發展需求的解決方案或應用系統,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智慧系統研究所跑得快,率先結合NIP 國家級公版聯網服務平台(National IoT PaaS )、機聯網與體感穿戴等技術,發展出多模組、高度開放,且可複製的工業聯網智慧解決方案,獲得業界肯定。

1+1 > 2 合作開發工業聯網方案

回顧投入研發的過程,資策會智慧系統研究所所長馮明惠直言,「出發點是創造廠商與廠商之間的夥伴關係,並幫助臺灣建立一個高價值共創生態系,因為在現今全球產業環境中,單一企業出擊很難成功。」況且在工業物聯網領域,水平領域的有效整合,是產業數位轉型成功的關鍵。

尤其以臺灣企業特性來看,超過95%為中小企業,很難靠自己發展出整合性高的工業物聯網平台,於是,身為引領產業發展的國家級研發單位,資策會智慧系統研究所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支持下,率先投入相關研發。

另一方面,全球工業電腦領導大廠研華也在思索,「如何透過物聯網搜集有價值的生產資訊,並萃取資訊精煉做為人工智慧的知識資產」研華科技長楊瑞祥說。於是研華開始建立技術團隊,發展雲平台服務系統。

一直以來,研華的主力市場都鎖定於工業電腦等硬體設備,但察覺市場變化,研華早就展開物聯網的戰略佈局,且積極思考跳脫原有優勢,不只是聚焦設備更新,還投入軟體研發及數據搜集與分析,逐漸轉型成為應用服務公司。

楊瑞祥觀察,2014 年底,物聯網在全球掀起熱潮,其重要價值是設備聯網後的大數據產生與分析,而工業電腦除了可協助工廠自動化生產,還可被各行各業使用,像是和民眾切身相關的大眾運輸系統ETC 或YouBike 等,這些使用過程都將產生有價值的大量資訊。

於是,一方是擁有產業資源與市場經驗的國際大廠;一方是擁有多項關鍵技術與研發人才的國家級研發單位,雙方一拍即合,展開合作,運用臺灣擅長的工業電腦與資通訊技術,重新思索如何由垂直領域主導,結合水平領域,共創新型態的工業聯網平台與可複製的解決方案。

公版平台 降低跨入雲端門檻

經過3年合作,資策會智慧系統研究所與研華共同研發出NIP EI-PaaS 物聯網平台,以此為基礎,再結合各類聯網設備、智慧眼鏡遠端指導與多元智慧製造應用服務(Saas)等技術,創造新型態雲平台,並深化平台價值。

目前這是臺灣第一個國際級自主技術開放性雲平台,可串連、客製化不同企業的個別需求。這個平台的競爭對手來自全球領導大廠,譬如微軟(Microsoft)Azure、亞馬遜(Amazon)AWS(Amazon Web Services)、奇異(GE)Predix、西門子(SIEMENS) MindSphere 等工業物聯網平台。奇異、西門子等全球大廠也都是從原來的垂直佈局,走向水平整合。

在拉高競爭格局的同時,國家級公版聯網服務平台讓中小企業也能負擔得起。相較於過去企業使用外包系統方案,每年花費高達新台幣400 萬元,利用這個公版聯網平台,僅需200 萬元,節省建置費用約40%以上,中小企業導入雲平台的門檻得以降低許多。

以功能來看,企業可在NIP EI-PaaS 物聯網平台進行數據資料儲存、運算分析等工作項目,快速建構整合性智慧生產系統,並協助廠商減少50%無預警停機、30%不良品重工時間,降低成本耗損。

另外,公版聯網平台也提供開發套件與標準應用程式介面,讓廠商大幅減少50%以上雲端SaaS 應用服務開發與部署時間,可快速複製擴散到其他領域,並節省大量人力與物力成本。同時,解決方案還提供生產管理可視化模組,提高系統資源配置的便利性和親和度。

因為實用性高,工業聯網智慧解決方案目前已獲得至少130 家廠商,包含印刷電路板(PCB)、鋼鐵、手工具、水五金、精密機械、石化塑膠、資訊服務、系統整合等領域業者導入,平均每家每年投入約200 萬元預算,至今已帶動產業投資達新臺幣2.6 億元以上,預計未來5年可望獲得1 千家業者導入。

從應用出發 造福更多不同業態

工業聯網智慧解決方案的最大特色是以「營運技術(OT)」為主,從應用出發,結合跨領域團隊與技術,「希望不只建立個別技術的成功,而是改變整體產業鏈與生態系,打造既實用又高價值的解決方案,幫助企業成長」馮明惠指出。

首先,為增加實用性,資策會智慧系統研究所與研華結合3 家來自不同領域的系統整合業者,以及24 家應用服務業者,針對垂直領域需求,串接各種解決方案,在平台上打造出34項SaaS 應用服務,讓廠商可靈活選擇運用,未來還將再繼續擴充至少20 項應用服務,朝普及化發展。

細部來看,目前已推出的解決方案主要包含:產業通用聯網、智慧工廠與工業4.0、能源與環境監控、邊緣智能、智慧城市、智慧零售、智慧物流、智慧醫療等領域。

2018年,資策會與研華宣布共同成立工業聯網雲平台公司-雲研物聯,目標是成為大中華區工業設備聯網的運維雲平台及解決方案領導廠商,將服務對象向外延伸。

團隊的下一階段工作,除了持續擴增應用服務選項外,更要積極行銷,促使不同業態廠商導入系統,創造更多樣化的夥伴關係,並建立更完整的生態系,提升平台價值。經過努力,目前PCB A-Team 智慧製造聯盟已有廠商決定採用NIP EI-PaaS 物聯網平台,將其製造系統、ERP 服務與平台資料進行串接,希望藉此打造全方位的解決方案。

突破過去研發機構各自獨立作業的模式,資策會工業聯網智慧解決方案團隊跨出籓籬,與其他機構共同打造公版聯網服務平台,未來將持續發展更多應用解決方案,協助我國業者優化並提升生產效能,透過建立高價值的物聯網生態系,推動臺灣產業順利邁向工業4.0。

感言:資策會智慧系統研究所 所長 馮明惠

首先感謝經濟部技術處、工業局以及資策會長官們對本方案的支持,其次也感謝研華科技董事長、技術長及多家企業長官的積極參與及合作,最後感謝超過100 位團隊同仁的努力付出。

本團隊主要希望能夠突破傳統科專單一技轉的模式,透過我國第一個國際級自主技術開放性雲平台,整合多個物聯網領域硬體及軟體,建構屬於我國自主的物聯網生態系。許多中小企業可以在這個平台上開發更多高價值的應用,去加值產品及服務,進而促使我國物聯網產業鏈從原本的大三角型,逐漸轉型成一個正方形或是再將來能形成一個倒三角型。

本團隊也突破傳統研發各機構獨立發展模式,跨出籓籬與其他機構共創研發國際級開放物聯網雲平台NIP EIPaaS,並結合工業聯網與遠端維修等技術,目標就是要去架構一個高價值物聯網生態系。

展望未來,期待能和各產業業者合作,在NIP EI-PaaS 物聯網雲平台上共創各種高價值應用及服務,共同擴大我國整體物聯網生態系的規模與價值,再次謝謝大家。

  • 發布日期:2023/07/08
  • 最後更新時間: 2024/04/29
  • 點閱次數:193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