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王美勻 副處長

王美勻

「一定要跨出去那一步,很多事情就是你不做,就完全沒有機會成功。」

台積電5 奈米平台研發處 副處長 王美勻

在台積公司服務21年,跨越十個世代的製程,王美勻的成長軌跡與公司同步,從0.25微米製程走到5 奈米,都有王美勻的創新足跡。期間不但成為台積公司矽化鎳製程的第一人,也在積體電路新世代中段製程的開發上,扮演關鍵角色。除了紮實的研發功底,王美勻靠軟性的溝通力凝結團隊,為臺灣打造世界最強晶片。

 

用「軟」溝通拼「硬」研發 女力推動世界最強晶片

創新菁英-女傑組
王美勻 副處長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5奈米平台研發處


2018年史上第一次,全世界最強的晶片,不是來自英特爾,而是來自台積公司。這一年,台積公司以7奈米製程晶片,超越英特爾的10 奈米製程。台積公司團隊能一再挑戰技術極限、延伸摩爾定律,靠的是一群不斷自我挑戰的精實團隊。

在台積公司服務21年,從0.25微米製程走到5 奈米,跨越十個世代的製程,台積公司5 奈米製程整合二部副處長王美勻,成長的軌跡與公司同步,從模組工程開發至製程整合,她有著完整的歷練。

「在台積公司工作的好處,就是不斷有新事物可以自我挑戰,」入行已久,聊到工作上的任務與創新,王美勻眼神仍閃閃發光,充滿熱忱。

總是追求新挑戰的王美勻,在積體電路製程的創新上戰功顯赫。期間不但研發了台積公司第一代的矽化鎳製程,也在積體電路新世代中段製程的開發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獲得2019 年產業創新獎「創新菁英」的肯定。

扎根基礎研究 首創矽化鎳製程

大學時期就讀臺大化工系,大四時的王美勻開始接觸材料所的專題,迷上這個探索事物本質的科學,於是選擇投入臺大材料所的懷抱。「研究材料,需要去探索許多你根本不知道的材料結構,」對於喜歡追求新事物與新刺激的王美勻來說,在材料領域找到新天地,這段在實驗室的日子,也為未來她在積體電路的創新研究,打下基礎。

1997年進入台積公司,王美勻自0.25微米製程開始,擔任模組研發工程師。在模組工作期間,王美勻提出許多相關專利,克服了製程上低良率的問題。在65 奈米製程的研發階段,更成為台積公司第一位將矽化鎳製程開發成功,並推上生產線量產的關鍵角色。

「那時在製程上有低溫的需求,又要達到低漏電與低阻值的條件,那是公司第一次選用反應溫度低的『矽化鎳』當作材料,」當時大家對於矽化鎳材料特性都還不了解,王美勻有整整半年的時間泡在實驗室裡,像是回到學生時期,她把晶片切成小格,放進燒杯研究,用基礎實驗的方式逐步建構對材料的認識。

即使有學術文件參考,但學校的研究場域與工廠的製程環境相差太多。在一點一滴掌握矽化鎳的特性後,王美勻帶領團隊,成功建立包含矽表面清潔、金屬濺鍍回火、以及選擇性蝕刻等基本製程,也完成關鍵製程的設計,解決了漏電的問題,使得台積在65 奈米可以率先採用低溫矽化鎳製程,克服了高溫製程引發的問題,也得到高效能的元件特性,且在過程中建立了研發矽化物的標準化流程,為台積公司在矽化物的開發上樹立了規範。

不斷挑戰自我 從研發走向整合

當製程往40奈米邁進,矽化鎳遭遇瓶頸,王美勻更提出一項創新表面處理技術,成功克服表面清潔不易及矽化鎳缺陷的問題,使得矽化鎳製程得以順利延續。

矽化鎳一戰成名,隨著製程的推進,王美勻在模組研發領域累積深厚功力。在擅長的領域待久了,求新求變的王美勻反而覺得卡關,於是在當時的長官曹敏( 現台積電副總) 的安排下,她在20 奈米開發時期轉調「製程整合」部門。

「過去在『模組研發』部門,是縱向深入鑽研特定製程,轉任『製程整合』部門,是橫向合作與串接,有機會了解更多製程面向,」王美勻回想,當時到了新的工作單位,負責研發新製程,主管還指派她嘗試新的工作模式「工作集團」(working group),在技術、工作職能與形態上,面臨全新挑戰。

20奈米製程開發不易,又得在短時間內迎接許多挑戰,一開始許多前輩並不看好,紛紛勸退。「但很多事情就是你不做,就完全沒有機會成功,」多方搜集建議,研究評估後,王美勻還是接下任務。

為追趕國際大廠進度,台積公司改變以往的研發模式,新的「工作集團」型態,橫跨「製程整合」、「模組開發」與「元件分析」部門,組成變形蟲團隊。每週固定會議,在資源分配、實驗設計與結果分析等工作,不斷對焦進度與目標、隨時微調方向,期望在短時間內 能有效地開發新技術,王美勻便是金屬零層工作集團的負責人。

柔性溝通 用女力串連團隊

從領導縱向研發,轉為主導橫向連結的領導人,王美勻發現了自己更多的溝通面向與可能性。「感謝林學仕處長當時安排資深處長張麗絲成為我的mentor,他們兩位都是我的榜樣。」在男性為多數的半導體研發領域,王美勻更因此謙卑,學會了如何發揮女性柔軟的溝通能力。

王美勻的領導不走權威路線,她選擇傾聽不同的意見,然後耐心溝通每個環節。「台積公司是個高手雲集的地方,當共識一旦建立,大家瞄準同一個方向,就會前進很快,」王美勻笑著說,「自己常在會議之前,走到同事座位上,先做資訊交流與意見溝通,在會議現場,常常就能快速進入決策、達成共識。」

「從前在模組研發的領域,我只想著把自己的部分做到最好,」轉換角色成為協調者,王美勻發現自己的思維變了,現在看的不是單一的模組好不好做,而是所有模組是不是做得起來,王美勻譬喻,「以前追求單一模組一百分,現在則是追求整體表現一百分,對單一模組不完美的部分,要從其他地方去做調整搭配,追求整體表現的最高分。」

在高壓中突圍 找到更好的自己

不斷跨出舒適圈,王美勻在不同領域與製程創新裡挑戰自我,成功開發出20、10及5奈米整個中段製程。

過程中不乏難走的路,曾經在10奈米製程開發上,王美勻選擇了新的方向,成功可以為公司省下成本,創造更高的產品可靠度,但一旦不成,整個10 奈米就是宣告失敗。走過這段在高壓中突圍的路,王美勻才知道自己能有多大的抗壓性,也從身邊的人身上獲得滿滿的愛與支持。

「我很感謝遇到很棒的團隊,還有非常支持我的家人,」王美勻的創新與前進,不只推動科技演進,也不斷找到更好的自己。

感言:台積電5奈米平台研發處 副處長 王美勻

很榮幸地得到這個獎項。除了要謝謝評審團隊的肯定,更要感謝一路支持我的長官、同事、以及在背後默默陪伴我的家人們。

能在台積電這個優質環境中,與一群熱忱傑出且志同道合的夥伴們,共同完成了許多不可能的任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雖然期間有許多面對壓力及挫折失敗的艱難過程,但因著新構思而解決問題的成就感、團隊胼手胝足的革命情感與默契、長官們的鼓勵與信任,都在在支持著我,繼續努力向前。

可見的未來仍充滿無限挑戰,憑藉著累積各世代的經驗與不斷地創新思考,我們依然會從容以對。

 

  • 發布日期:2023/07/08
  • 最後更新時間: 2024/04/29
  • 點閱次數:243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