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導入新科技 加速產業邁向淨零

為推廣第 8 屆經濟部國家產業創新獎得獎單位的創新經驗,經濟部日前特別舉辦產業創新論壇,其中的淨零永續主題,邀請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及正瀚生技股份有限公司分享淨零佈局。

鑽研金屬技術 推動南臺灣產業成長

總部位於高雄的金屬中心,過去六十年專注金屬技術的創新與應用,致力推動南台灣產業發展,扮演區域經濟重要角色。金屬中心的技術創新於國內外獲獎無數。例如,成功開發的不銹鋼表面處理技術,不僅提高材料硬度,還保留不銹鋼的耐蝕性,此一創新大幅提升材料應用範圍及使用壽命。
金屬中心的影響力遍及整個南台灣地區,共有12處據點,包括與國立成功大學合作金屬科技研究中心,以及位於臺中的電池檢測驗證機構等。金屬中心副執行長林志隆表示,「這些機構不僅促進當地技術研發,也為地方創造就業機會,有助吸引及培育人才。」
金屬中心近期投入氫能技術研發,探索氫做為乾淨能源的可能性,期能為我國能源轉型提供新方向。呼應2050淨零挑戰,我國政府已宣示「能源轉型」下一階段將投入「氫能」研發;國發會亦發布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將氫能列為我國淨零轉型12項關鍵戰略之一。在政策支持下,金屬中心成立「氫能燃燒工業應用暨高壓輸儲技術聯盟」,串聯產學研合作跨入氫能領域。
林志隆進一步說明,面臨未來大量氫能儲輸需求與工業燃燒應用商機,投入關鍵技術與導入產業應用示範驗證,發展國內自主技術將勢在必行。金屬中心藉由聯盟的成立,攜手產業鏈打造我國氫能基礎,推動混氫燃燒整合工業爐及高壓氣氫儲運技術應用示範線,共同推動台灣氫能產業鏈的發展。
金屬中心非常重視與產業與學術界的連結,期透過彼此的合作,加速技術從實驗室到市場的轉化。林志隆強調,這種跨領域的合作模式,有助於推動更多創新計劃的孵化,並促進地方產業的多元化發展。

運用生物科技 助農業因應氣候變遷 

正瀚生技總經理黃卓軍的演講,深入探討生物科技在永續農業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成立於2013年的正瀚生技,專注農業生技新藥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特別是在植物生長調節劑和肥料的開發上,已累積不少成果。
面對氣候變遷對農業的影響,正瀚生技致力開發能因應這些挑戰的創新產品。黃卓軍表示:「氣候變遷導致的不規則氣候模式,對農作物生產造成重大影響。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正瀚生技開發一系列產品,以減少氮肥使用、降低碳足跡,並增加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
正瀚生技利用生物科技創新,開發以生物原料為基礎的肥料,例如使用農業剩餘資材如羽毛做為原料。這些原料富含蛋白質,經過水解技術處理後,可轉化為對植物生長有益的生態產品。此種方法不僅降低肥料生產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還提升了肥料的效率和經濟性。
黃卓軍強調,正瀚生技的研發策略基於三大支柱:創新的生物科技產品、全球田間試驗平臺和系統性的研發流程。這些策略不僅加速產品開發流程,也確保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未來,正瀚生技希望透過生物科技產品的開發,協助農業實現永續生產的目標。

持續創新 實現永續願景

在座談會環節,主持人台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林欣吾向金屬中心及正瀚生技提問:如何活用創新技術,實現環境永續的願景?黃卓君及林正隆分別從農業和工業的角度提出因應氣候變遷的策略。
黃卓軍表示正瀚生技於2018年投入新台幣20億元在南投建立企業總部和世界級研發中心,創建全臺最完整的植物研究中心,持續投入資源,推動新農業和循環經濟發展,減少作物生產碳排放。同時協助國立中興大學成立循環經濟研究學院,為臺灣學界提供產業化孵育平台,共同營造低碳的農業永續環境。他並且建議企業應將全球淨零趨勢視為充滿潛力的國際市場商機。
林正隆則舉例說明,金屬中心針對需使用高溫爐的產業,創新開發廢熱回收方法,可以大幅降低能源消耗,每條產線節省約35到40%的電力,且能減少工廠內的溫度和噪音。此外,金屬中心也透過材料、製程改善等方式,投入「回收鋁料多孔性成形與製程技術」,將關鍵金屬材料再生高值化,並建置國內首套循環鋁材低壓鑄造發泡成形製程設備。另外在連續鑄造發泡技術下,未來可生產大面積產品,多孔性結構材料,利於吸音、減振、隔熱及電磁屏蔽,能做為建築材料。
最後,主持人林欣吾做出結論,呼籲政府推動永續應採取多元策略,包括能源轉型、產業轉型及生活方式的轉型,為此,需整合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及技術,共同實現永續願景。

  • 發布日期:2023/12/08
  • 最後更新時間: 2024/04/29
  • 點閱次數:106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