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台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台萬工業

台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績優創新企業-中小企業組


大肚山自行車零配件傳奇 創新DNA打造全球品牌

坐落於臺中大肚山自行車產業聚落的台萬工業是典型的隱形冠軍,旗下的Union品牌行銷世界45國,全球市占率前三名。該公司近幾年在經濟部的協助下啟動智慧化升級,透過先進軟硬體技術的導入與組織變革,進一步強化企業韌性。如今台萬已是全球自行車零配件產業中轉型成功的代表性企業,而創新與轉型過程中的種種策略與作為,值得業界借鏡。

發展超過60年的臺灣自行車產業,過去雖一度面臨發展危機,但在產官學界的努力下展開策略聯盟,同時引入精實管理,帶動產業升級,如今無論是成車或零組件,臺灣的自行車產品都是品質保證,台萬則是其中佼佼者,旗下的Union已是歐洲的通路品牌,長年來的多角化行銷,讓該公司在歐洲市場擁有50%以上的市佔率,董事長白政忠指出,「創新是台萬成立多年來,始終能迎難而上、持續成長的動能」。

「台萬從成立開始,就一路遇到挑戰。」白政忠回憶1983年和太太一起創業時,當地有多數自行車零組件供應商圍繞知名品牌捷安特的巨大集團,形成一定規模的產業聚落。那時的自行車零組件業的做法大多是外購零件、再委外加工,利用充沛的人力和簡單設備組裝產品。台萬剛開始也是走一樣的路,但是後來發現此一作法,對較晚投入的他們壓力甚大,因此決定另闢蹊徑,打造獨特的核心技術與成長利基。

攜手丹麥夥伴 擴大國際版圖

白政忠分析此前進入此一產業的企業,無論是客戶與供應鏈的關係、及累積的其他資源皆較台萬更具優勢,「因此我們必須創造自己的獨特價值,經營管理就是最好的突破點。」白政忠首先強化製程設備的創新研發,並積極尋求外部合作。

1990年代,臺灣多數廠商西進中國大陸開拓市場,台萬則選擇到印尼設廠,除了取得更低廉的勞力,更能享有印尼出口歐洲關稅減免3.5%的優惠(臺灣出口歐洲關稅4.7%,印尼出口歐洲關稅1.2%)。

由於產品長期出口歐洲,台萬與丹麥Marwi集團合作密切,在1998年雙方策略聯盟。利用Marwi管道,台萬將據點擴大至捷克、德國、美國、印尼等地,並於2004年取得100%Marwi Group股份。「近幾年臺灣與印尼的勞力成本越來越高,台萬積極展開轉型,持續思考讓產品標準化、規格化,致力縮短生產製造與銷售端之間的資訊,為客戶提供最佳的產品品質和售後服務。」

勞工成本飆升 啟動智慧轉型

1992年到2001年,印尼勞工的月薪成長了10倍,「當生產成本不斷升高,就是企業轉型的契機。」他進一步表示,當時中國、東南亞的競爭對手崛起,對價格敏感的客戶不免會往低價產品靠攏「價格拚不過對手時,企業必須開發藍海市場,轉往中、高階產品發展,做好長期布局。」

自2000年起,台萬的印尼生產線走向半自動化,並在2004年擁有Marwi Group經營自主權後,全面啟動自動化布局。由於生產設備來自臺灣,遠地維修的成本過高,2013年台萬再次調整策略,決定以臺灣做為核心據點回臺投資,正式投入生產線全面自動化。

「現在我們已經有完整的自動化產線,踏板製造需要的塑膠射出、鋁合金壓鑄、CNC自動化加工機、精密無心研磨機等設備一應俱全。」除了廠內自行生產與加工的自動化設備外,台萬也持續強化生產設備的精度與效能,在生產設備部分,該公司持續採購高精度設備,「像是我們最新的五模具五沖程機台,就可以讓踏板軸心的真圓度更準確。」

營運效能部分,臺灣營運中心在2017年開始導入各項軟硬體管理平台,IT端為企業資源規劃(ERP)、製造執行系統(MES)等系統。ERP主要是希望減少多餘且無效的人力工時、提高資訊的運算及正確性、精準成本控制等效益強化公司競爭力,讓管理者可以快速掌握營運資訊,快速做出決策。

至於OT端則有IoT工業物聯網、機械手臂、機器視覺等系統。IoT工業物聯網可經由感測器、通訊模組偵測設備運作狀態,並蒐集相關數據,累積成資訊庫,落實數位化管理目標。機器手臂與機器視覺系統則可滿足客製化生產、提升產品品質等需求。

台萬結合工研院智動化小組與上銀科技ROBOT,創立臺灣第一條自行車踏板組裝線智動化生產線,「台萬生產線的人機比接近3:1,在這個產業中算很高,透過這條生產線,我們的公司營運效率提升了20%。」機器視覺主要用於設備檢測,解決以往人眼檢測容易出現的漏檢和標準不一等問題,為產品品質把關。

2020年台萬加入經濟部「產業升級創新平台輔導計畫」,推動AI彈性智慧生產建置計畫,2019年開始興建的智慧工廠,已經在2021年完工落成並正式投產,將射出製程優化為自動機械生產。白政忠表示,工廠數據化機聯網後,管理者可即時查看生產進度,並透過自動倉儲的庫存管理資訊控管生產效能,藉此優化人力配置、成本管控、供應鏈管理效益。

建立智慧化示範產線 樂於分享經驗

台萬導入智慧化軟硬體系統後的成效顯著,其雲端科技可整合客戶訂單、需求、總部營運等,提升人員利用率10%以上,電腦標準化所建立的生產及品管SOP系統,則能防止人為疏忽,從而減少產能損失。每日清點存貨的庫存管理,讓庫存準確率達到80%以上,供應商也能依生產排程即時供貨,優化倉儲迴轉率,「另外像是可以正確分析財務數據的ERP、可以傳輸即時生產訊息的數位看板…等系統,都能協助我們有效利用產能,藉此縮短產品交期、降低生產成本。」

除了優化自身產能、打造彈性化產品,台萬也將自身的智慧創新能量延伸到企業外部,例如將導入智慧化架構的生產基地做為智慧化示範產線,有意轉型的製造業者可前來參觀,台萬也樂於分享導入困境、克服方式、投資效益等自身經驗,「企業共存,整體產業才能共好共榮,所以我們抱持開放態度,相信只要與人為善就可以結出善果,對產業和社會產生正面影響。」白政忠說。

台萬對產業的貢獻不僅是分享自身創新經驗,同時也包括培育人才。白政忠創立並親任理事長的「臺中市甲安埔廠商協進會」,響應市政府人才培育理念,整合產業鏈及區域 中小企業,積極號召會員廠商與大甲在地三所公私立高中職研議人才培育策略,力邀國立聯合大學共同發起合作模式,開啟北臺中產學合作創新模式,啟航甲安埔產官學研大聯盟,讓產官學研的資源共享、產業共存共榮,同時達到在地人才在地培育、在地就業的願景。

與內外夥伴溝通 朝共同目標邁進

從當初的低階踏板、坐墊轉型到現在專注於中高階產品,台萬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踏板製造商,創立的Union品牌行銷世界45國,全球市占率前三名。位於歐洲的智慧化倉儲系統可提供當地廠商JIT(Just in time)供貨服務,歐洲外銷市場占台萬整體市場一半以上,於全球超過5國設有製造產線及辦公據點。整體而言,台萬的全球品牌佈局、市場物流的快速和精準性,以及突破關稅障礙及擴大行銷的能力,已成為同業之典範。

白政忠表示,亮眼成績的關鍵是不停歇的創新腳步。然而在創新過程中,除了投資,引進新機器、新技術,最需要克服的是「人與理念」的不一致,這裡的人包括外部廠商和內部員工。

外部合作廠商的問題在適應性,他舉例像是建置自動化生產線時,因為標準規格改變,需要重新開模具,就會有廠商抱怨其他廠商都可以接受原本品質,為什麼只有台萬不行?「這時候就需要再三溝通,確保雙方理念一致,如果對方不願以品質為重,就只能忍痛更換,另找願意配合的廠商。」

員工則是因不願改變熟悉的作業模式,或是憂心自身工作遭機器取代出現抗拒。面對此問題,除了主事者需要堅定貫徹目標外,也要協助員工轉型,「時代與時俱進,個人的專業職能也要進化,尤其是優秀人才,企業必須協助他們改變,提升他們的價值,創造勞資雙贏的局面。」

對於未來發展,雖然近幾年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升高,再加上歐美消費市場於疫情期間囤積的庫存仍待消化,導致亞洲製造業景氣從2022年下半年就進入寒冬,但是白政忠表示台萬自成立以來就不畏懼困境,「接下來還是持續專注提升產品品質與售後服務,滿足全球自行車愛好者的需求,我們的目標是成為全球前三大自行車零配件通路商。」

綜觀台萬的創新成果,智慧製造、工廠數據化與ERP系統皆已完成建置,優化企業治理與人才培育則是百年大計,白政忠指出接下來的目標將是落實ESG。因應全球ESG趨勢,多國政府與大型企業都已制定相關規範,例如歐盟已提出「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和《清潔競爭法案》(CCA)法規,對此台萬已成立ESG推動委員會,將導入ISO-14064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ISO-14067產品碳足跡認證及ISO-50001能源管理系統於節能監控應用。

「無論從地球公民或是商業角度,台萬都必需思考如何永續經營,未來我們會持續抱持創新思維朝減碳方向邁進,不管是數位轉型或是零碳轉型,去做就對了!」

品牌秘笈

  • ● 台萬工業成立初期,臺灣的自行車零組件為典型勞力密集產業,隨著中國、東南亞廠商崛起後競爭力快速薄弱,因此台萬很早就決定走不一樣的路,先是到印尼設廠,透過低關稅優勢布局歐洲市場的同時,也與歐洲大廠展開合作打開當地通路。
  • ● 領先同業導入自動化技術,提升產品自製率,並在智慧製造浪潮興起時,加入經濟部產業升級創新平台輔導計畫,推動AI彈性智慧生產建置計畫。以高視角縱觀產業態勢,以創新思維制定企業發展策略,策略擬定後,則透過高執行力並善用外部力量,逐步推動轉型,從而力保企業持續成長。

得獎感言-台萬工業(股)公司 白政忠 董事長

感謝評審團各界專家學者給予台萬工業最高的榮譽及肯定,此次榮獲創新企業獎的殊榮,肯定了本公司長年的努力,對全體員工有莫大的鼓舞。

本公司深耕於腳踏車零組件領域,透過持續的創新研發,將生產腳踏車零配件,踏板、坐墊,從人力密集的傳統製造業轉成機械自動化製造,打造智慧工廠的前哨站並形塑自行車供應鏈的企業標竿。

今後更將秉持公司的經營理念,整合全球資源,堅守永續經營並且創新價值。過往40年來,我都在實現『說我所做,做我所說』言行一致,創立優良的信譽與服務【坦白、正直、忠誠】,期望同仁相互扶持貫徹公司政策,『不忠不能共事;不孝不能為友』,讓我們一起打造幸福企業,共同走向台萬訂定目標。

檔案下載

  • 第八屆產創獎專輯 更新最終版 PDF286.26MB,下載83次
  • 發布日期:2024/01/30
  • 最後更新時間: 2024/04/26
  • 點閱次數:363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