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洪詠傑 經理

洪詠傑

洪詠傑 經理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十二B廠

創新菁英-青年組


將選擇性成長沉積技術導入量產 高築技術門檻

隨著製程進展,屬於中段製程的金屬內連線製造也面臨嚴峻挑戰。既有技術不再可行,必須採取新的方法,才能使晶片持續微縮。在洪詠傑團隊的一起努力下,台積公司領先世界,從7奈米開始將原仍停留在學術研究的選擇性成長沉積技術,成功導入量產,並延續至3奈米製程。這項獨創技術不僅為台積樹立極高的技術門檻,也開啟了延續摩爾定律的可能性。

先進邏輯晶片的製造可分為前段、中段及後段製程三大部分。前段主要處理底層的電晶體,後段則是晶片最上層的互連導線。顧名思義,中段製程是用來連接前段與後段製程,目的是提供金屬接點,將電晶體與導線相連。因此,中段金屬內連線是晶片中具關鍵性的金屬導線,一旦發生斷裂或其他問題,會對良率和後續製程帶來重大影響。

此外,越來越細的金屬連線亦會帶來電阻過高、晶片過熱、運算效能下降、可靠性降低等各種風險,所以降低金屬連線電阻已成為發展先進製程的重要目標,而若要克服電阻過高的問題,必須移轉至全新的無阻障層選擇性成長沉積技術,才有可能。任職台積7年多以來,洪詠傑一直專注於中段製程開發,在沒有任何先例可參考的情況下,他的創新研發與不輕易言敗精神,讓此目標成為現實,進一步推升了台積難以匹敵的競爭力。

熱愛材料科學 產品開發初試啼聲

洪詠傑對材料科學的熱忱,可說是自小培養出來的,「我的父親是中鋼生產端的工程師,從小就常聽他談論工作上的所見所聞,以及材料對於推動製造業發展的重要性,讓我對材料充滿了好奇心。」於是,他選擇就讀成功大學材料系,畢業後前往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攻讀材料系博士,一路朝此領域發展。

博士班期間, 洪詠傑投入Wolfgang Sigmund教授門下,從事超疏水性介面及表面化學能的理論研究。「我的老師不只是做研究,也常鼓勵我們要開發新產品,申請專利,對社會做出貢獻,而不是關在學術的象牙塔裡。」他說。

在此氛圍下,洪詠傑提出了將超疏水性材料運用在塗料的想法,「透過研究介面能量,我開發出一種可噴塗式奈米級超疏水性塗料,不僅獲得兩家美國公司贊助拿到研究經費,還取得兩項美國專利認證。」2016年,洪詠傑亦得到哥倫比亞的塗料公司資助,前往當地試產樣品,該產品在試產結果檢驗中,可成功塗佈在10平方米大小的牆面,同時具有超疏水性及自潔能力。

「這段期間,指導教授嚴謹且務實的研究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而在產品開發過程中,東西文化差異也擴展了我的視野,對我來說,這些都是很重要的成長與歷練。」

2016年順利拿到博士學位後,剛好碰到台積到北美招募人才,洪詠傑當時就決定回臺灣,加入台積行列。

移除阻障層 延續摩爾定律

「我還記得應徵時,主管跟我說,12B廠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地方,我們的任務是要將研發部門的成果落實在實際生產上,並協助其他廠導入大量生產。這剛好符合我的興趣,就此進入12B廠,擔任PVD的主任工程師。」PVD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物理氣相沉積)的縮寫。

形容自己是「對材料研究充滿熱情,每天都有想法,也不會覺得累」的人,進入公司的第一個專案是10奈米阻障層技術開發,從此開啟了對中段金屬化製程(MEOL metallization)的深入探究。

洪詠傑說,隨著技術節點前進,金屬化製程中的阻障層及成核層會佔據相當比例的金屬洞面積。到了7奈米階段,金屬導線的截面積已小於20奈米,約為頭髮的1/2500。「這麼細的導線會使電阻急劇提高,此問題到5奈米甚至3奈米之後會更嚴重,勢必得想辦法移除阻障層,留下空間給金屬導線,否則晶片將無法持續微縮。」於是,台積決定投入無阻障層的選擇性成長沉積技術開發。」

7奈米首次導入時,遭遇了導線電阻分佈不平均的挑戰。洪詠傑回到最基礎的原子成長研究,找出造成高阻值的晶格相態後,歷經種種困難,才終於開發出選擇性成長沉積技術1.0,可改善來源基材的介面,達到99%的晶片電阻均勻度。

他回憶說,「在3個月的時間內,我們的團隊可說是24小時輪番上陣,不間斷地做實驗、做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EM)分析,檢討結果。看了近200張TEM及嘗試各種不同方法後,才終於找到最適合的參數,順利協助公司於2019年將N7P製程導入量產。」

這對台積來說,又是一次高築技術門檻的重要里程碑。因為即使競爭對手繞道此技術,改採其他製程進入7奈米以下節點,其金屬內連線的電阻一定會較高,使得晶片效能較差,無法與台積匹敵。因為此項技術突破,洪詠傑於2019年獲得台積「營業秘密金質獎」的肯定。

接下棒子 傳遞研發薪火

有了7奈米的成功經驗,進入5 奈米世代,儘管面臨了金屬導線斷裂、成長底材腐蝕,以及可靠性等各種問題,洪詠傑仍一一克服迎面而來的挑戰,陸續開發出選擇性成長沉積技術2.0及2.1,改善金屬線缺陷達99%,達到可量產標準的良率。

特別是5奈米的量產成功,再度大幅拉開台積與競爭對手的距離,洪詠傑團隊又於2021年拿下公司頗具指標性的 「Operations Idea Forum」第一名。

洪詠傑表示,「想要超越競爭對手,自然是困難重重,但當我們找到答案,當下的雀躍心情與成就感,讓過去的辛苦都忘記了!」

加入台積7年能有此成績,確實不容易。洪詠傑很感謝亦師亦友的直屬長官--薄膜二部蔡家銘部經理,讓他建立了兼顧現場環境、成本等各方面考量的務實研發態度,「他常把在天上飛的我,拉回到地上。」洪詠傑笑說。

對此,蔡家銘表示,「洪詠傑的特別之處在於,他雖是海外回國的博士,但願意重新學習,充滿創意與熱忱。所以我非常願意傾囊相授自己在技術面及生產面的經驗,也希望他能夠做為技術傳承者,去栽培、影響更多人,讓台積的創新薪火可以一直傳遞下去。」

現在,洪詠傑的任務除了要確保3奈米量產成功,並將此技術擴散到其他廠之外,還持續進行2奈米技術的研發。此外,他也是選擇性成長沉積技術委員會的成員,協助培訓更多人才。

展望未來,洪詠傑表示,除了持續精進技術,希望自己能跟蔡家銘以及12B資深廠長田博仁、技術處長范彧達等主管看齊,「他們都是能夠在混亂情況中冷靜判斷情勢,做出正確決策的人,這對從事先進研發來說,非常重要。這樣的豐富經驗、技術涵養以及洞察力都是我要努力學習的,才能進一步地成長與提升!」

得獎感言-洪詠傑 經理

在美國求學時的教授Dr. Wolfgang Sigmund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博士生的養成除了具備獨立思考能力,還有累積多少實驗及經驗得以履行想法。」創新到落實的過程如同爬山登頂一般,需要擬定完整的計劃堅持向前,才能看見璀璨的日出。感謝台積公司提供絕佳的世界舞台,讓我能在創新的環境中,參與突破摩爾定律的「無阻障層金屬內連線計畫」,該計畫提出對於下一代內連線技術嶄新且可行的構想,落實過程雖遭遇無數挑戰,但是台積公司除了是個充滿新點子及可以挑戰新技術的環境,更重要的是,我們具有不輕易言敗的文化。感謝參與團隊孜孜矻矻地投入專案,一起讓創新落地並打造全世界運算效能最優良之晶片,能夠成為團隊一員讓我覺得無比驕傲及充滿成就感。

檔案下載

  • 第八屆產創獎專輯 更新最終版 PDF286.26MB,下載45次
  • 發布日期:2024/02/05
  • 最後更新時間: 2024/04/26
  • 點閱次數:49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