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吳豐旭 處長

吳豐旭-1(個人類)

從光碟產品到背光模組用增亮膜,以及特殊用途3D顯示器所使用的光學膜等,每接到一次任務,吳豐旭的念頭都很單純,就是要做出有競爭力,能通過市場考驗的產品。在這樣的前提下,加上所能運用的資源有限,他不斷要求自己跳脫習慣領域,從不同的角度構思新穎方法,以創新手段完成產品開發。


跨領域嘗試 成功開發奈米機械加工技術

吳豐旭-明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先進技術研發中心光學膜產品事業部處長


文/陳玉鳳

由於產業變遷,在光碟產業光環褪色後,在明基材料原本從事光碟研發的吳豐旭,銜命尋找下一個可延續相關核心技術的產品。幾經思考及探索,他找到了方向,在光碟技術的基礎上,他利用自行設計的新一代背光模組用增亮膜材料,再加上增購的實驗台開始送樣。在多方嘗試下,吳豐旭領導團隊推出了增亮膜產品,就此開啟了與相關客戶之間的深入對話,進而獲得參與新技術開發的機會。

例如,客戶在開發特殊用3D 顯示器時,就將其中關鍵的光學膜交由明基材料團隊負責製造,而團隊協助製作的展示機種也頗受好評。值得一提的是,自2014 年以來,明基材料開始將所開發出的光學膜技術應用至裝飾圖案膜、隱私窗戶膜、導光膜等各式用途,甚至嘗試將觸角延伸至建築業中,希望能在未來「智慧家庭」市場中,扮演重要的零件或系統供應角色。

勇於嘗試 搶下發明王頭銜

吳豐旭對於科學的嚮往,早在高中時期便已萌芽,「就讀國立武陵高中時,由於受到物理老師的啟發,我開始著迷於物理現象,而且希望自己能利用科技來改善人類的生活。」這份源自青少年時期的使命感,一路陪伴著吳豐旭往前邁進,他現在是明基材料先進技術研發中心的正研究員,也擔任光學膜產品事業部產品研發處長一職。

吳豐旭是以「國防替代役」的身分進入明基材料,一開始是以開發光碟產品為主,後來在公司發展顯示器關鍵零組件的政策下,研發方向開始轉變。一路走來,每接到一個任務,吳豐旭從不因難度高而有所退卻,總是想方設法克服挑戰。

「不做做看你怎會知道?」這是吳豐旭常常掛在嘴邊一句話,當遇到進度停滯不前時,他就是捲起袖子多方加以嘗試,即使旁人認定是顯而易見不可能,甚至是愚昧的事。例如,曾經為了要在某項技術上有所突破,在構思如何以其他方法來達到與現有技術相同的效果時,吳豐旭甚至連洗鍋盤的菜瓜布和鋼刷都用上了。

也就是這樣的信念和多方嘗試,才讓吳豐旭五次贏得明基材料公司內部 的「年度發明王」頭銜,並且擁有多項光學儲存與顯示器相關專利,總計在美國、日本、韓國、臺灣及中國大陸等地已獲得70 項專利。

導入電子束 配向問題有解

不畏旁人眼光,就是透過這樣的反覆實驗測試與執著信念,他最後得以成功開發出有別以往的新技術,讓產品商品化。「我總是要求自己能跳脫既有模式的框架。」吳豐旭在閒暇時喜歡從事單車、游泳、跑步等重複性高的運動,每天5:30 早起,跑步5 公里後再去上班,「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容易靜下心來把邏輯整理一遍,仔細回想哪裡出現問題,在做這些運動的當下沒有其他人事物的干擾,反而能產生新的想法。」例如「微區域型位性差膜」的技術突破,就是靠著平常的累積加上靈機一動而產生。

「微區域型位相差膜」是顯示器補償膜的延伸,產品能與電視相容,也就是能與偏光片產品結合,它的開發難度在於液晶配向技術,「這個領域過去一向都是由日商寡佔,韓商也很努力追趕。」吳豐旭要證明臺灣也可以成為其中的player,於是就向客戶報告要研究「微區域型位相差膜」這個產品,然而,不久之後,「我發現我們在實驗室連1 公厘x 1 公厘的區域都無法均勻配向,更不用說是電視機大小了。」

為了要挑戰高難度的均勻配向,他想到過去交通大學光電工程研究所實驗室同學的經驗,就是利用電子束蝕刻出微奈米光學繞射結構。於是,在請教老同學並幾經嘗試後,吳豐旭將電子束技術與傳統精密雕刻技術結合,「也就是用A領域熟知的技藝解決B 領域的困擾,透過這樣的跨領域思考,我們成功利用奈米機械加工技術,解決了大面積配向問題。」吳豐旭畢業自交通大學光電所光儲存與顯示實驗室,他當時選擇的研究方向是光儲存。

其次,則是人才的問題。「學校給業者的印象就是『沒辦法長久合作』:一個專案動輒三~五年,然而只要學生一畢業、或另有高就,整個計劃就散了,沒辦法累積經驗。」針對廠商的疑慮,黃紹華指出,「以網路電信研究中心來說,我們成立中心、全職經營,就是為了讓合作廠商安心,中心裡有全職人力、國防役人力,還有我從大學就開始培育的碩、博士生人力,都相對穩固、流動率低,可以長期配合。」

為了確保創新活水源源不絕,吳豐旭從不畫地自限,他不只專注在自己光電技術領域,也與公司內部不同技術領域互相交流,包括生醫、化工等,「透過跨領域知識的整合,常常就會迸出一些新點子。」吳豐旭並指出多留意生活周遭的不方便之處,多想一下自己有哪些能力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也許就能開發出有商業價值的技術和產品。

亦師亦友 帶領團隊闖難關

身為創新團隊的領導者,如何激發成員的創造力是領導者的重要課題,「他在日常專案中鮮少用命令式的語氣來帶領我們,非常鼓勵我們思考及採用創新方式來突破現況,而且對同仁及下屬非常信任,只要討論好要如何做,便會放手讓我們去執行,這讓我們勇於提出自己的想法。」這是團隊成員黃冠豪的觀察,他並提到吳豐旭也會從許多相關文獻從中找尋突破的機會,「在我們的眼中,他不但沒有長官的架子,反倒充滿了濃濃的學者氣息。」

另一位團隊成員陳耀裕則是直接以「亦師亦友」形容吳豐旭的領導風格,「遇到意見相左時,他總是能聆聽不同的觀點和異議,讓團隊進行更多辯論,尋求最佳解答。」陳耀裕及黃冠豪都是明基材料光學膜產品事業部副理。

帶領團隊繼續前行,吳豐旭勇於接受更多挑戰。「我很感謝公司建構了一個優質的企業環境,鼓勵創新思維,對於年輕人嘗試與犯錯給予寬容的對待,」吳豐旭說出他的肺腑之言,「受到國家與公司的栽培許久,我很希望能貢獻一己之力,而最好的方式,就是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發揮自己的專長。」

無論是關鍵技術或關鍵產品的開發,吳豐旭念茲在茲的都是為國家、社會及產業創造價值。這樣的使命感,現在如是,未來亦如是。

感 言>吳豐旭 處長

感謝經濟部國家產業創新獎評審委員會的肯定,我才能獲得「創新菁英獎」至高的榮譽。

也感謝明基友達集團建構一個讓年輕人發揮創意與實現理想的舞台,我才有發揮所學的機會;尤其以明基材料公司游克用董事長、黃廷佐董事長、陳建志董事長、林恬宇總經理、劉培毅副總經理、劉家瑞副總經理、吳龍海協理等諸多長官提攜及費心指導,才能順利推出產品。另外,雖然此獎項是個人獎項,但卻是公司團隊間的緊密配合與不斷努力付出所得到的成果,榮譽是屬於整個團隊的。對於父母親與內子洪昀珍的支持與鼓勵,讓我能投入更多時間於團隊貢獻,也致上由衷的感謝。

「Innovation Everywhere」是明基材料的信念之一,也獲得了「國家產業創新獎」的肯定,希望我的獲獎可帶給同為研發人員的一些啟發。

檔案下載

  • 第四屆產創獎專輯 崢嶸 PDF54.37MB,下載177次
  • 發布日期:2021/02/14
  • 最後更新時間: 2024/05/07
  • 點閱次數:204
回頁首